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系 教授楊建洲:跨領域學習已是趨勢

記者/彭夢竺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基於政府對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視,在醫學背景之下,欲加強基礎醫學研究人才培養並結合其在生物科技產業的應用,師資、課程、研究方向都以基礎醫學及相關生物技術為主。該系教授楊建洲4年前接任系主任時,就有感AI的發展迅速,進而開設一系列相關課程,並強調跨領域學習的優點與重要性,盡力減少產學落差的問題。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師資、課程、研究方向都以基礎醫學及相關生物技術為主。(圖/截取自中山醫大生醫系官網)

AI風潮對生醫系很加分

楊建洲表示,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主要是以醫療為主體,研究與課程都是著重在醫學,「近年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帶動的AI風潮對於我們學系來說,絕對是加分的!」他提到,現在是一個整合的時代,各領域、專業的人一定要互相合作才會更快速地發展。

延伸閱讀:中國醫藥大學生醫科技 透過1+2+2培訓模式培養對接產業人才

面對AI人工智慧的風生水起,楊建洲4年前接下生醫系系主任時就預見這個趨勢,開始著手規劃新的課程,一口氣開設四門AI相關課程,讓學生們充分了解AI、大數據是如何在醫療領域發展,甚至在「生技醫療產業人才培訓課程」裡引進業界師資,每週都請產業相關人士來談細胞治療、基因檢測等領域的發展,再配合系上原本的課程,就是希望盡可能減少產學落差。

「學生們的反應都很好!」楊建洲提到,當初他力排眾議,堅持把這門課放在大一新生,就是希望學生從大一就開始接觸、了解生醫的各個領域,進而對某一塊產生興趣後,大二開始再深入去學習鑽研,「生科、生醫的路很廣,但是不可能每條路都走,所以才會想讓學生提早感受。」總比有不少學生到了大三、大四才發現對自己的專業根本沒興趣,再回頭去修課已經太慢了。

生醫系畢業往業界比例變高

根據楊建洲的觀察,隨著科技業的炙手可熱,這幾年生物醫學科學系的學生畢業走向也產生了變化,「過往繼續升學、考研究所的比例占了8成,現在平均大概4到5成而已,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變多了。」

對於現在許多文科生跨界學習,甚至也一腳踏入科技業,楊建洲非常看好,他認為「跨領域學習已經是趨勢」,太專注本身專業,未來一定會被淘汰。「連黃仁勳都說,如果重來他會選『生命科學』,其實這是真的。」他舉例,電子工程、晶片這類的東西,總有一天會達到極限,就像iPhone剛問世的頭幾年,每一年的更新幅度很大,可是iPhone 13以後就開始變小了,就是因為已經到達極限了。

「生命科學是沒有極限的!」就像一個病毒Covid-19可以經歷各種突變,每2到3個月就突變一次,人類研發疫苗、藥物的時間根本就跟不上它的速度。「所以政府現在也積極在做智慧醫療,而且著墨很深。」楊建洲強調,教育部明年也將要推跨領域的學系,所以跨領域學習在未來幾年絕對會是熱門趨勢。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53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