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蘋果跳車了!?|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蘋果以發展自駕電動車為目標的「泰坦計畫」驚傳取消,此舉凸顯經營決策的問題浮現,過去20多年以來,面對快速變化的產業環境,蘋果始終都能引領資訊產品的發展方向,但若是以電動車的市場來看,恐怕是「供應鏈布局」與「利潤壟斷化」逼得蘋果跳車。
《彭博商業週刊》報導去年蘋果市值衝上三兆美元,受到AI到中國放緩的政治難題,導致近來股市持續下挫,市值蒸發了數千億美元,難怪放棄全新市場的電動車,以目前美國特斯拉對上中國比亞迪,蘋果發展優勢自然不在。
蘋果造車計畫告吹自然引發科技界的討論,畢竟當初是將汽車市場當成下個矽谷戰場,如今受到管理階層混沌、技術瓶頸以及市場現實,而在自駕技術領域退出戰局,結果不僅錯失機會,恐還影響未來發展,也讓自己獨特優勢自斷手腳。
蘋果當初若能把握「泰坦計畫」,結合硬體、軟體和服務改造電動車的產業,例如可讓一輛外型絕佳車輛除了基本功能,還能開發自己一套作業系統,包含銷售蘋果音樂或影音平台等服務。不論是現在的特斯拉還是比亞迪,他們都不具備這個藍海市場。
蘋果跳車的事件當中凸顯電動車與AI領域的策略緩慢,內部停在過去光景而沒看出未來挑戰,外部遭受全球企業在地緣政治對峙威脅,美中競爭下的「供應鏈」,還有既有市場的「壟斷化」,在在喪失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蘋果顯然在全球化時代沒有跟上商業決策的腳步。
蘋果說穿是讓自己跳車,遍尋不找發展優勢,錯失獨特機會而自斷手腳,漠視藍海市場的競爭契機,對於對追求創新與永續發展的企業而言,無疑上了寶貴一課。
瀏覽 2,02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