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加拿大學者開發出「振動發電」新材料

編譯/鄭智懷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與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多位學者歷經十年研究,在近期開發出名為edabco的氯化銅(copper chloride)晶體,可以透過簡單的機械振動即產生電力。研究團隊聲稱,此新材料體積極小、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且十分環保。其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加拿大學者開發出「振動發電」新材料。示意圖/123RF

研究項目成員之一,現職為滑鐵盧大學研究員的Asif Khan樂觀指出,本次的研究「突破將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因而對社會與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我們比過去人和時刻都需要這些能產生能源的材料」。

據悉,多倫多大學與滑鐵盧大學最新開發出的材料是基於正壓電效應(Direct  I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向適當的物質施加壓力─譬如機械振動,就可以產生電壓—而來。自科學家在1880年發現正壓電效應以來,就利用如石英等物質,將其應用在聲納、超音波掃描、微波等技術,並推廣至各領域設備中。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在商用發電領域中,運用正壓電效應所製造的設備不僅供電有限,開發者通常還使用對環境與人體有害的鉛。

為了解決上述兩大問題,團隊首先研發出以楊-泰勒效應(Jahn-Teller effect)─意指晶體自發性變形之化學概念,打造出名為edabco的氯化銅晶體

次就應用上,團隊利用新式材料製造出只有2.5平方公分,厚度相當於一張名片的奈米發電機,使其可以在幾乎所有動態環境下,例如人體或汽車的移動,收集機械振動以產生電力。

滑鐵盧大學奈米技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研究員,同時也是期刊通訊作者之一的Dayan Ban博士表示,該材料表現出「破紀錄的性能」,並且為此領域「指出新道路」。Dayan Ban預期,新材料的問世在未來可在飛機飛行過程中,為機體的感測器提供電力,甚至可以製作無電池心律調節器等。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Nature Communications

瀏覽 84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