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滋到猴痘 為何人畜共患病越來越多?

編譯/高晟鈞

從愛滋病毒、伊波拉病毒,到禽流感、再到近期的Covid-19和猴痘,近幾年來,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成倍增加,引發人們對新流行病的擔憂。

Covid-19和猴痘,近年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成倍增加,引發人們對新流行病的擔憂。示意圖/123RF

從脊椎動物傳播給的人類的疾病,被稱為人畜共患病(Zoonosis),所涉及的病原體可以是細菌、寄生蟲或是病毒。這種疾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進食、或是一些病原蟲傳播。有些疾病最後會變成人類特有的疾病,例如Covid-19,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有大約60%的傳染病都屬於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與系統。例如沙門氏菌病會影響人類的消化系統,禽流感和口蹄疫則會影響神經系統,Covid則會影響身體的呼吸乃至神經系統等等。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兩點:感染者對於病菌的敏感度與病菌的致病力。

從病媒蚊到蝙蝠、猴子,抑或是寵物狗和其他諸如牛羊雞等家禽類,病毒的傳遞媒介有許多種,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過去二、三十年來的人畜共患病數量急遽上升呢?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類佔巨地球上越來越大的區域。有許多因應科技發展所產生的變化,間接或直接地助長了疾病的傳播。例如,森林的砍伐增加了野生動物、家禽和人類接觸的風險,而工業化養殖也增加了病原體在動物之間傳播的風險。

科學雜誌Science在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警告,氣候的變化將促使眾多動物逃離原本的生態地,進而造成物種間病毒的傳播與突變風險上升,將有機會促進新傳染病的誕生。許多專家也建議:「我們需要更完善的預防策略,避免流行病肆虐所導致的醫療或是經濟癱瘓。」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553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