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損失 奠基者Gordon Moore逝世

編譯/施毓萱

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宣布,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企業英特爾(Intel)共同創辦人之一Gordon Moore在家人的陪伴之下,於今年3月24日夏威夷家中逝世。台積電(TSMC)創始人張忠謀表示對Moore逝世一事的悲傷,英特爾也肯定Moore對產業的貢獻。

摩爾曾在2005年採訪中說:「我很幸運能夠在半導體產業處於起步的階段,從我們無法製造單個矽晶體管時代,進步到能將17億個矽晶體管,放在一個晶片上,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旅程!」。示意圖/123RF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表示,Moore透過其洞察力和遠見奠定了科技產業基礎,因為他揭示電晶體潛力,並激勵了幾十年來的技術專家和企業家。英特爾董事長Frank Yeary則說:「如果沒有Gordon Moore的貢獻,我們無法想今天生活的世界,可想而知計算技術,對我們的生活是如此重要。」

Google首席執行長Sundar Pichai也在推特上寫道:「摩爾的願景,激勵我們許多人追求的技術。」Apple的首席執行長Tim Cook也將摩爾稱為「矽谷之父」,並說「我們所有追隨他的人,都欠他一份感激之情。」

Moore和Robert Noyce曾參與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創立,並在1968年7月共同創立了英特爾,組織一群富有創造力的技術人員,共同打造出今日的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Moore最初擔任執行副總裁,隨後在1975年接任總裁。 1979年,他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和執行長。直到1987年,他卸下執行官職位,並繼續擔任董事長。最後1997年他成為了名譽主席。

雖然摩爾自稱是一位「意外的企業家」,因為他在未能被聘為教師後,在微晶片的業務上,投資了500美元,而成為億萬富翁和慈善家,但實際上,摩爾是技術轉型的先驅,將更強大的晶片引入更小的計算機當中,成為所有電腦系統的計算動力之基礎。

Moore從英特爾退休後曾擔任Betty Moore Foundation董事會主席,直到2018年成為名譽主席。除此之外,Moore還是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吉利亞科學(Gilead Science)的董事會成員、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成員、英國倫敦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工程師會員,以及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會員。

1965年,摩爾使用方格紙繪製出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顯示出技術的進步,將如何呈指數級的增長,因為他認為放置在晶片上的晶體管數量,會定期翻倍,並會擴展至其他適用的電子設備,包括硬碟和電腦顯示器等,他計算出這些設備大約每18個月,就會淘汰上一波,產出最新產品,因此這樣的預測,就成為科技行業中所遵循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

在Apple推出iPhone的40年前,摩爾就曾在報告中寫道:「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將帶來科技的奇蹟,例如在個人電腦,或者中央處理器的終端,又或者是個人攜帶的通訊設備等。」正是如此,晶片呈指數級增長的速度,推動了半個世紀以來,全球大部分技術的進步,不僅有了個人電腦的問世,還創造了互聯網,以及矽谷中的科技巨擘,如Apple、Google和Facebook等。

摩爾曾在2005年採訪中說:「我很幸運能夠在半導體產業處於起步的階段,從我們無法製造單個矽晶體管時代,進步到能將17億個矽晶體管,放在一個晶片上,這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旅程!」

資料來源:DIGITIMES asia

瀏覽 73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