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睡眠時 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編譯/高晟鈞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不僅會讓人在第二天感覺到疲憊,還會增加心臟病發作和早逝的風險。同時,睡眠不足也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癡呆、糖尿病、高血壓和抑鬱症等疾病的發生。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需要至少7-9小時的睡眠才可以保持在最佳狀態,而兒童需要更多。去年,美國心臟協會將睡眠時間添加到優化心臟和大腦健康的關鍵因素列表當中;而專家也建議將睡眠時間添加到良好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措施列表中,該列表被命名為Life’s Essential 8。
但是,在這7-9個小時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睡眠對於人體如此重要呢?
當身體進入睡眠時,頭幾個小時的睡眠是最深的,這段期間被稱為「深度睡眠時期」(非REM)。這段時間裡,身體會進行組織的修復與生長;同時,這也是大腦清除垃圾的時候,這過程被稱為「突觸修剪」,可以清除不需要的資訊。
深度睡眠後便進入了「快速眼動睡眠」(REM),這段時間的睡眠較淺,且大腦活躍,是美夢與惡夢發生的時候。隨著夜晚時間流逝,REM與非REM會不斷循環,而REM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如果你縮短睡覺時間,通常剝奪的是REM,並且會干擾學習、記憶和情緒調節的功能。研究表明,缺乏REM的人很難記住他們入睡前學習的內容。
睡眠最後階段,也是身體完成深度睡眠後時,精神開始恢復的階段。
作者Michael Grandner將睡眠比喻成洗車的過程,第一階段是噴上泡沫,第二階段是強力洗滌,最後是擦拭。而縮短睡覺時間就好比偷工減料一般,會對身體和大腦造成長期的健康問題。因此維持高品質的睡眠質量、穩定的入睡時間、和足夠長的睡眠時間是相當重要的。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53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