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大規模無人機飛行 4大問題仍待解決

編譯/曲姵蓉

隨著U-space的架構以及法規逐漸完善,無人機的空中部署又前進了一大步。但是,U-space不能解決所有的無人機問題。在大規模部署無人機之前,仍有很多面向需要考量:

  • 法規協商

上個月歐盟航空安全總署(European Union Aviation Safety Agency, EASA)引進無人機法規,讓歐盟天空能夠納入工作流程。但實際上的行政程序也還沒能落實。

即使所有的監管和技術障礙都已經被解決,用戶以及民眾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這對無人機行業是一個重大的挑戰。示意圖:RF123

根據EASA的架構,他們將無人機操作分為開放、特定和認證三大類。例如低風險操作就被歸類為開放這一個類別,也訂定了很明確的規則和限制。而高風險操作則被歸類為認證這一類,其法規類似於有人駕駛飛機的規定,同時也有明確的要求和限制。

然而,特定操作風險評估類別(The Specific Operations Risk Assessment, SORA),是以評估某種類型操作的風險並確定飛行員、飛機和組織執行安全操作的要求為主。然而,這部分尚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類似的慣例可以參考,導致相關監管解釋範圍很廣,讓許多無人機運營商以及其他相關公司無所適從。

  • 許可證和證書

近年來無人機技術成熟後,已經開始廣泛地應用在各個相關領域。因此,合格的無人機飛行員就變得很重要了。無人機產業應該要建立一套明確的培訓組織和規範,讓無人機飛行員擁有基本的技術執照以及標準化考試。

然而實際上,無人機產業對並沒有相關的培訓架構。在目前EASA的架構底下,低風險類別的操作僅要求無人機飛行員提出適航性證明,而中等風險類別飛行員則需要提供EASA的驗證報告。

  • 商業案例

如前所述,引入U-space是低空域內安全有效地整合大量無人機飛行邁出的一大步。對於現實層面來說,我們現在還是依靠手動飛行,以及要求要有目視觀察員等。但是,要實現大量無人機飛行的商業以及經濟利益,U-space的全面實行是必要的。因此,「視距外範圍操作」(Beyond Visual Line of Sight, BVOLS)、飛行操作自動化和數據處理自動化是必要的,才能夠提高無人機行業的效率。

以目前的技術,我們仍然依靠人工將無人機數據轉換到計算機,再上傳到雲端平台處理無人機數據。未來透過互聯網連接支援無人機技術,再配以計算機能力和高度人工智慧,無人機技術以及商業跨域將有大幅成長。

  • 民眾支持

即使所有的監管和技術障礙都已經被解決,用戶以及民眾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這對無人機行業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為這代表無人機產業不能只向少數有興趣的人展示他們的能力,而是要爭取大部分民眾的認識以及支持,並且減少無人機噪音等問題。

同時,也必須考慮如何以平衡社會和經濟利益的方式,將無人機融入整體社會。讓無人機飛行向傳統載人航空看齊,推動正確的技術和程序結合。

資料來源:DroneDJ

瀏覽 49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