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究竟從何而來?身體信號如何使你異常焦慮?
編譯/高晟鈞
人會在不同的情況,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開心的時候大笑,難過的時候大哭;然而,這些情緒究竟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令科學家相當感興趣的問題。
早在1880年時,便有學者提出理論,認為身體的生理變化(心跳加速)會引發相關的情緒體驗;而這項爭論持續了將近150年之久。但最近,一篇發表於Nature的新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想法。
研究人員測試了小鼠在探索迷宮和尋找水源時的心跳變化。他們發現,提高小鼠的心率會導致更多的焦慮行為,但僅限於「危險環境」下,例如,若存在休克風險時,心率加快的小鼠在尋找水源時更為謹慎。因此研究人員判斷,身體的生理變化雖然會影響情緒,但更多的,還得考慮當下的背景狀況。
就好比,與好友跳舞時心率加快並不會引起特別的關注,但,在黑暗中一個人步行回家時,類似的心跳加速便會被解讀成焦慮。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影響,研究人員掃描了小鼠的大腦,並發現,島葉皮層可能與焦慮的情緒息息相關,當它被抑制時,心率增加並不會導致那麼多的焦慮行為。
腦島,又被稱為島葉(Insula)被認為與來自身體內部的信號有關,像是我們有多餓或是我們有多急著上洗手間等生理需求,而這被學者稱為「內感受」。
而較新的研究表明,內感受很可能與焦慮有關。研究人員認為,較容易感到焦慮的人,更可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信號,並影響自身對於外界環境的情緒和感覺。
回到情緒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身體的內感受可能是一部份的因素,但相關的背景環境同樣很重要。儘管相關的身體機制仍不明朗,但探索每個個體間不同的差異,可能有助於我們在未來更好地理解並治療焦慮症。
資料來源:MedicalXpress
瀏覽 48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