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達極限?類器官人工智慧將成新趨勢

編譯/莊閔棻

由人類腦細胞驅動的電腦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這種被稱為 「類器官人工智慧」(organoid intelligence)的新領域將塑造未來,而且他們認為這可以實現。

人工智慧達極限?類器官人工智慧將成新趨勢。示意圖/123RF

根據《CNN》的報導,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的環境健康和工程教授Thomas Hartung博士於2012年,開始透過人類皮膚樣本來培養類大腦器官,而現在,他和他的同事們想要將這個類腦器官結合到一種將比超級電腦更節能的生物硬體中。

科學家們認為,一般的人工智慧正在達到其極限,而生物領域將是人工智慧的又一春。Hartung表示:「計算和人工智慧一直在推動技術革命,但它們正在達到一個上限。而為了突破我們目前的技術極限,生物計算是壓縮計算能力和提高其效率的更大努力。」

所謂的「類器官」(Organoids)指的是類似於器官的人造結構,用於實驗室實驗中。而其中,雖然「類大腦」並不是真的就像人類大腦的微小版本,而是含有能夠發揮大腦功能的神經元,並可以形成大量連接的一種人造物,它們也被科學家稱為「皿中之智」。Hartung他們認為,若是能將其和某種人工智慧硬體結合,這些 「生物電腦 」就可以利用腦器官網路,並徹底改變對阿滋海默症等疾病的藥物測試,提升科學家對人腦的觀察能力,改變計算的未來。

相較於人腦來說,一台超級電腦可以比人類更快地壓縮大量的數字,並迅速算出結果,然而,另一方面,人腦卻更節能,也更善於學習和做出複雜的邏輯決定。如,像是區分一種動物和另一種動物這樣的基本任務,人腦就很容易做到,但電腦卻做不到。Hartung說:「大腦仍然是現代電腦所無法比擬的。」他提到:「大腦還具有驚人的訊息儲存能力,估計有2500(兆字節),我們正在達到矽驅動電腦的物理極限,因為我們無法將更多的電晶體裝入一個小小的晶片。」

Hartung將類器官人工智慧定義為 「在實驗室培養的人腦模型中的認知功能再現,如學習和感覺處理。」他的團隊提到,類器官人工智慧的最有影響的貢獻可能體現在人類醫學上。科學家可以從神經疾病患者的皮膚樣本中開發類大腦器官,讓科學家能夠測試不同的藥物和其他因素將會如何影響他們。

Hartung說:「透過類器官人工智慧,我們也可以對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的認知進行研究。 例如,我們可以比較來自健康的人和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器官中的記憶形成,並嘗試修復相對的缺陷。我們還可以用其來測試某些物質,如殺蟲劑等,是否會導致記憶或學習問題。」

參考資料:CNN

瀏覽 86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