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腦還是人工智慧?類智能器官 能在大腦上運行

編譯/高晟鈞

「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正在急遽推動現今的技術與科學革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Thomas Hartung說。而近2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一種微小、類似人類器官的培養組織,對像是腎臟、肺和其他器官的疾病進行研究與實驗。

是大腦還是人工智慧?類智能器官 能在大腦上運行。示意圖/123RF

這很大程度地避免了人體或動物實驗上,一些倫理道德的隱患。最近,Hartung正致力於研究一種大腦的類器官,它是一個具有神經元和其他維持學習合記憶特徵的類大腦。該團隊也在今天發表了他們的「類器官智能」計畫,希望結合類器官和人工智慧,這將大大改變生物研究的範疇與限制。

Hartung已經在2012年時,成功使用人類皮膚樣本中的細胞進行重新編成為胚胎幹細胞,將其培養成腦細胞並組裝成類大腦功能的組織。每個類器官包涵大約50,000個細胞,相當於果蠅神經系統的大小;而他現在設法利用這種大腦類器官製造一台「智能計算機」。

這種在「生物性」組織上運行的計算機有望減輕超級計算機的能源負擔。儘管計算機在處理數字和數據上比人類大腦來得快上許多,但大腦在邏輯判斷上的功能性是無可替代的。Frontier是一台肯塔基州的超級計算機,斥資6億美元,占地6,800平方英尺,在展現超強計算能力的同時,使用的能量也比平常多出了一百萬倍。

作者認為,類器官智能仍需要經過數10年的發展才能成為像老鼠一樣的智能系統,對工業和醫療做出貢獻;但透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對大腦類器官進行訓練,未來的生物計算機有望發展出卓越的計算速度、處理信息和數據的能力。而這種類器官智能還可以徹底改變針對神經發育障礙、神經變性的藥物測試研究。

目前,這種類器官智能的發展還在理論與開發階段。儘管如此,為了評估其所帶來的倫理影響,該團隊由科學家、生物倫理學家和公眾成員所組成,已確保科技進步中,人理道德的保存。

資料來源:TechXplore

瀏覽 78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