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光子晶體  奈米粒子實現超遠距離相互作用

編譯/高晟鈞

光子晶體是由週期性,不同折射率的介質製造的光學結構,可以在自然界中被發現。這種材料具有多種光子帶隙(光子無法傳播的頻率範圍),從而擁有阻斷特定頻率光子的能力。這種現象,對於電子行為的影響,類似於半導體晶體;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光子晶體製造不同的器件來控制光子運動,例如:光子計算機。

西北大學的化學家於近期,設計出一種全新的光子晶體,其特性是在自然界中從未見過的。一般而言,在固體材料中,原子之間的間距必須相等,且足夠靠近才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而這項設計則突破了這種距離限制。

這項發現將有助於創建新型生物醫學傳感器,記錄身體的變化,血液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微小變化,會導致光在晶體周圍的彎曲產生變化,並通過相應的激光發射然後被讀取。圖片來源: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3)

這種全新的光子晶體設計,是基於垂直面的堆疊而設計的。當兩個晶體堆疊的時候,奈米粒子可以在超過水平面上粒子間距的1000倍下,仍然可以相互作用,而這也顯示了其進行長距離通信的潛力。

研究人員首先將光子晶體圖案化,該光子晶體由二維奈米粒子組成,具有促進水平耦合(能量由一介質傳播到另一介質)分離的能力。然後將這些晶體堆疊在一起所形成的雙層或多層結構,具有單一層結構無法獲得的新光學特性。研究團隊通過將有機染料分子放置在堆疊結構中的一個奈米粒子旁,並透過光學激發,證明多層奈米晶體可以進行超長距離的相互作用。

這項發現將有助於創建新型生物醫學傳感器,記錄身體的變化,血液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微小變化,會導致光在晶體周圍的彎曲產生變化,並通過相應的激光發射然後被讀取。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53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