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全球暖化 袋鼠糞便竟能減少牛產生甲烷
編譯/高晟鈞
牛在進食後,由於脹氣,會排放大量的甲烷,這聽起來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卻一點也不容忽視。甲烷本身是第二大溫室氣體的貢獻者,使大氣增溫的能力比二氧化碳高出了30倍之多,而空氣中的甲烷有超過大半,便來自畜牧業中的牛與山羊等反芻動物。
研究人員曾經嘗試透過改變牛的飲食,並給予化學抑制劑來減少牛排除甲烷的能力,但胃中產生甲烷的細菌,可以會在給藥後產生抗藥性。另外他們也嘗試開發疫苗;然而,細菌的種類超過千百萬種,這些干預措施也許有望短時間抑制甲烷的產生,但很可能對動物本身造成負面影響。
近期,一組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袋鼠寶寶中發現了一產生乙酸而非甲烷的細菌。受此啟發,他們從袋鼠的糞便中培養了微生物,模擬其在牛胃中抑制甲烷產生的能力。
在研究發酵和厭氧作用的過程中,研究團隊了設計了一人造瘤胃;眾所皆知,牛有四個胃,其中瘤胃便是四個胃中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胃腔,擁有許多分解天然材料的酶,具有強烈的消化能力。而為研究袋鼠寶寶中的細菌能否有效地將牛的所排出的甲烷轉換成乙酸,研究人員植入從袋鼠寶寶糞便中的微生物混和物(該細菌無法獨立被分離出來),並觀察瘤胃中的生理化學反應。
這種從袋鼠寶寶糞便中培養出來的微生物混和物,其中也加入了抑制甲烷的化學物質。它會在起初幾個月內減少胃中產生甲烷的細菌,最後來自於袋鼠寶寶的乙酸菌能夠在往後的幾個月內,以與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相同的生長速度將其取而代之。
研究人員表示,與甲烷不同,牛胃中若是能產生乙酸,對他們反而是有益的;醋酸能幫助牛的肌肉生長。這是一個具有潛力價值的發現,有望在不改變飲食習慣的前提下,減緩全球暖化的發生。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78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