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體心臟超音波 讓自己看見跳動中心臟

記者/吳聞

台灣的醫療環境愈來愈尊重病人的自主權,醫病決策共享是目前的趨勢。然而心臟疾病事關重大,每一步決定都可能事關生死,病人往往無法獨自與醫師做出決定,常常需要徵詢家人朋友的意見。

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冠智說明,透過3D立體心臟超音波患者可以較清楚了解自己的病灶。(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心臟超音波因為沒有輻射、不需要常規注射顯影劑,是心臟醫學影像中,最常被用來了解心臟腔室大小形態、收縮力、瓣膜開合功能的檢查。然而,傳統2D的黑白灰階影像不容易使病人理解,一旦被告知心臟超音波有異常,病人往往就會「提心」吊膽好一陣子。

「這個3D影片可以用手機錄影下來喔,回去才方便和家人討論。」新竹臺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黃冠智表示,這是他在病人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最常跟病人說的一句話。

不論是接受外科開心手術或是使用導管的方式來治療心臟疾病,都必須考量到病人的身體承受。因此病人當前的治療選擇,在未來是否會造成治療其他心臟疾病時的不方便,也必須納入考慮。

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呈現跳動中的心臟結構,讓病人看得見、看得懂自己的病灶,也更方便醫師說明接下來的治療計畫,就好比是醫師拿著「客製化的專屬於自己的心臟模型」來解說自己的病情。

黃冠智醫師呼籲,除非是有急迫性的心臟疾病治療,病人在選擇治療方式時,都應當充分了解自己心臟的病況,接受心臟醫療團隊的整體評估。良好的3D立體心臟超音波可以減少訊息傳遞的失真,不僅可以協助病人和家人的討論,也是多專科跨團隊討論時,避免雞同鴨講的重要工具。現代醫療講求團隊合作,結合精準3D立體影像,造福更廣大的民眾,為病人創建健康人生。

瀏覽 62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