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智慧監控 臺大MIT跨域交流

記者/白水堯

在極端氣候、農業人力結構、糧食需求等因素的變化下,世界農業大國紛紛借助跨領域的前瞻技術,包括感測元件、智慧機具、物聯網、大數據整合分析等科技,提升農業的管理作業效率與生產量能。

臺灣大學與MIT線上交流跨領域尖端研究,為智慧農業提供精準科技、低能耗、智慧監控判讀解決方案。(臺灣大學提供)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產學聯盟舉行「智慧農業:先進數位、奈米與生物技術的應用」線上研討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專家學者進行研究發表與交流;臺大研發長暨國際產學聯盟主任李百祺教授表示:「智慧農業以更精準、更高效的科技解決農業所面臨的問題。」

為因應人口逐年增加,農地減少的困境,城市農業成為糧食生產的重要發展,MIT (Carbon P. Dubbs) 化學工程教授Michael Strano的研究團隊致力於開發新型奈米和光學傳感器,能即時測量植物代謝物,研究植物激素和次級代謝物的產生,將高密度農業的植物生產和發展最佳化。

MIT (Ratan N. Tata) 機械工程副教授Amos Winter則分享智能灌溉和海水淡化研究,低能耗、且利用低成本再生能源;團隊開發以太陽能發電、低成本、低功耗的滴灌系統,透過管道將水輸送到滴頭,直接於作物根部釋放水,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可減少20至60%的用水量。

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暨智慧農業中心研究組長陳世芳副教授介紹如何將人工智能 (AI) 應用於農業,以茶葉作為優先開發對象,從茶葉生長期以機器視覺進行生長狀態識別、茶樹病蟲害影像識別與智能用藥診斷,到中期大區域的光譜影像田間監測,預測適合的採收時期,到後期茶菁品質分級系統的開發,協助茶農於整個過程做到早期偵測、早期處置,降低損失並提升品質。

臺大副教務長暨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陳林祈以電化學的概念,將資訊跟化學訊號或生物訊號做連結,將離子感測器應用在水耕或土耕,提供肉眼無法看到的化學資訊,做更精準的植物營養管理,以達到精準農業。同時智慧營養液監控系統 (Multiplex Ion Sensor IoT for PFs) ,可應用於植物工廠,亦可應用於自然日照溫濕度變化大的場域,能監測養液離子變化,為未來農業增添多種的發展性。

瀏覽 62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