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胰島素錠  免受胃酸分解直達結腸

編譯/高晟鈞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缺乏或不全,導致身體的糖分無法被代謝,造成血糖過高;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病、失明或腎臟病等併發症產生。

新型口服胰島素錠  免受胃酸分解直達結腸。示意圖/123RF

正常情況下,我們所吃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食等,會在進食後被身體分解為葡萄糖並釋放到血液當中(血糖),進而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使血液中的糖分可以被細胞吸收,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而糖尿病患者,便是表現出胰島素相關缺陷。

對於數百萬計的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是他們的救命藥,通常透過注射器注射到皮下,進而調控身體血糖的水平。然而,藥物注射相比於口服藥來說,具有地理上與物理上的限制與不便,因此胰島素的口服藥片變成了一個相當熱門的研究議題。

近期,一個團隊於ACS Nano上的研究,開發出一款胰島素口服藥錠。

儘管口服形式的胰島素藥錠在先前便進行多種嘗試,利用奈米載體保護激素免受胃酸的影響;然而,當藥片到達結腸十,胰島素利用被動擴散進入結腸細胞中的效果不甚理想。

今天,研究團隊製造的新藥錠,此藥錠包含了最內層的胰島素溶液,覆蓋一層脂質體包裹著鎂微粒,並與小蘇打混和成一約3毫米長的迷你藥片,最後在外層再覆蓋一澱粉溶液,使他們免受胃酸分解,可以成功到達結腸。

在藥片到達結腸並被分解時,鎂微粒會與水反應產生氫氣,形成一個類似於微型馬達的氣泡流,改善胰島素不易被吸收的缺點。該團隊在老鼠上測試了他們的迷你藥片,發現他們可以顯著降低動物的血糖水平超過五小時,並使之血糖水平維持在注射胰島素之前。

儘管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實驗,但研究人員表示,這是朝著口服藥片製劑邁出的重要一步。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71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