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器人走進生活 AI科技發揮人性

記者/白水堯

國立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講座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曾煜棋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一天」為題,講述 AI 如何協助人類社會解決問題,帶領學生了解人工智慧這門時代新顯學,建構出應具備的思考態度,並帶大家一窺 AI 技術在各領域所發揮的價值。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曾煜棋,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一天。(圖/成功大學提供)

「當機器人走進我們的生活時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和機器人相處一整天,我們能夠過著更自在、便捷的生活嗎?」曾煜棋現任科技部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主任,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創院院長,在 AI 領域研究多年。

曾煜棋以機器人的識別任務為開場,介紹與人類一樣用眼睛了解這個世界的機器人,如何通過視覺和傳感器探索世界,進而發展出環境與動作的識別能力,對看見的東西進行準確分析,例如當一個機器人進到房間內,就可以透過影像及少數互動,做出對環境狀態的推論,讓機器人能自我學習出對新環境的認知能力。

曾煜棋發現當機器人用視覺了解環境裡人物的行動,有時會產生盲點,無法使用視覺進行辨識,這使他開啟另一個研究的題目,以慣性感測器引導人體骨架預測,希望能透過感應器協助偵測人體動作,把人的活動轉換成模組。

曾煜棋舉例,透過數位替身機器人,就能輔助人參加視訊會議,好比你穿著睡衣、頭髮不整齊,但只要透過數位替身就能幫你解決衣著不整齊的狀態,然而當用熱像儀偵測人體動作時,太敏感仍然會暴露個人隱私,所以他與團隊藉由低解析度熱像儀,透過低解析影像語意映射技術,發展出具隱私性智慧視訊技術。

曾煜棋講座教授接續講述影像分析的技術,現今也衍伸出用於 WiFi 定位之空間指紋增強技術,以無線網路為基礎的定位方法中,他們利用即時的各無線網路基地台,對無線網路訊號接收器的訊號分佈狀態,與訓練階段中的狀態做比較,進而找出定位目標所在的位置,將訊息連接起來並連結 AI,進行 WiFi 指紋地圖修復,過去都希望能透過數學公式補圖,但其實讓機器人用深度學習的方式進行修復,不僅更準確,成品也比以往來得清晰,這樣的發想也連結到醫學圖像修復的方面。

近年來 AI 技術與智慧醫學密切結合,曾煜棋團隊設計出一個模型,透過 AI 技術能快速偵測、辦讀出電腦斷層影像,建構出醫療團隊需要的資訊,只要告訴模型想要什麼時間拍攝的圖像,就能適度的融合出更精準的心臟超音波影像。

瀏覽 47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