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其用 海洋可望成為缺水救星
記者/劉閔
地球的面積有將近 70% 的區域是被海洋所覆蓋,不過也因為海水鹹度過高無法直接利用。為此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的研究團隊便提出一個突破性系統,透過這個建模可以從海洋表面上空捕獲水蒸氣,並將其凝結成可直接飲用的水。
由於人們持續破壞汙染導致地球極端氣候出現越來越頻繁,而水資源匱乏便是其中一項災難結果,並且這問題只會持續惡化。面對海洋擁有超過地球上 96% 的水,即使是鹽水但仍然是一個潛在水庫,目前都是透過海水淡化系統來應用,不過卻是昂貴且無法大規模推行實施的技術。
有鑑於此研究團隊想出一套可解決方案,建議可以在離岸數公里處建立水蒸氣集中處理中心,將從海平面上捕獲富含水蒸汽的空氣,透過管道傳送至陸地,並且加入凝結裝置,讓產生的淡水可以直接使用或用於農作物耕作用途。根據推算這樣的過程只需要透過海上風力發電、陸上處理中心的太陽能面板便可提供足夠可靠的運轉功耗。
另外團隊指出,這些設備預計每年可以生產 376 億至 783 億公升的水,數字落差取決於當地的條件與地點。並且以初估每人每天需要消耗 300 公升的水量計算,用城市人口數來決定需要幾座水蒸氣捕捉系統。
透過類似自然界水循環模式般的運用,讓這個方案更顯得相得益彰。畢竟全球仍然有超過 20 億人口處在受到氣候影響而導致缺水問題,這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危機。
瀏覽 82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