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永續花蓮 有機農業抗全球暖化

記者/白水堯

南華大學舉辦邁向碳中和農業工作坊,以有機農業、農業碳匯及淨零碳排為主軸,在校內永續農場示範教學;花蓮縣長徐榛蔚身體力行實作自然農法,與學者就有機農業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花蓮縣長徐榛蔚率隊赴南華大學汲取有機農業及碳中和新知。示意圖/123RF

徐榛蔚表示自108年起積極帶領花蓮邁向有機首都,這也是陳世雄教授給予花蓮的願景與方向;花蓮縣的有機耕種面積佔全國第一,稻米的有機面積已占39.7%,臺灣的有機稻米有四成是來自於花蓮,有機驗證戶數更達661戶。政策上則是不斷推動「吃在地、用在地」,希望能夠減少碳足跡。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表示,全世界已視永續發展和氣候變遷為一嚴肅且重要的課題,刻不容緩;農委會有機農業大使陳世雄教授以永續農業土坵栽培法說明有機農業如何對抗全球暖化,強調「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廢棄物,只是找不到方式利用」,全球農業廢棄物燃燒產生之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相當於714座燃煤電場的年排放量,所以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

陳世雄推廣土坵有機堆肥的方式,將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為有機肥,同時也促進農作物生長更優沃,達到淨零碳排的功效;前駐甘比亞農耕隊隊長陳義松則以生態動力農法的經驗分享,將動物排泄物回收加工攪拌後,透過生物動力的方式,提供農作物施肥,同時過濾水質。

講座中,由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分享碳中和路徑解析;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執行長洪耀明探討農業碳盤查及碳足跡,農業碳排放計算問題與對策,以及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針對應用生物可分解材料降低碳足跡與減免農業廢棄物作說明。

瀏覽 58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