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科技大事回顧】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成各國戰略物資
作者/Vanessa
台積電日前宣布繼現有的 5 奈米廠後,在美國增加建造第二個更先進的工廠製造 3 奈米製程晶片,預計將目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片投資金額自 120 億美元,大幅增加至兩倍多約 400 億美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此前美國接連發動科技戰,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更透過《晶片與科學法案》積極建立在地完整半導體供應鏈的計畫,此舉將重塑未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版圖。
不過儘管晶片法案通過,半導體產業的去庫存狀況仍是重點,半導體大廠美光 12 月 21 日宣布明年將裁撤約 10% 的員工,估近 5000 人受影響,反映本季的庫存高峰期,不過從產業發展細項來看表現仍各有不同。
- 消費性電子:在通膨高漲、景氣放緩下,中低階手機採購主要受到衝擊,5G 手機銷量不如預期。
- 供應鏈瓶頸仍在:受制於俄烏衝突、晶片短缺,材料設備廠有供不應求的狀況。
- 長線生產力需求:汽車、工業等高階消費市場相比之下仍有韌性。
疫情爆發後引發的全球缺晶片潮,使各國政府提高對半導體供應的關注,紛紛加大補貼提高當地的半導體晶片產能。過去台積電向來扮演中立的角色,也曾到中國設廠,但隨著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升溫風,地緣政治風險的提高使台積電不得不選邊站,不過就生產面考量來看,供應鏈移轉長期也是重要趨勢,政府與企業透過分散風險防止未來有類似疫情的事件再次導致供應鏈嚴重斷供。
台積電赴美投資雖引發「去台化」的擔憂,但台灣是少數擁有 IC 設計、晶圓代工及封測的完整半導體鏈的國家,中短期來看,台灣仍在先進製程有領先地位,且人力成本上也相對具有優勢,而且台積電的成熟製程中就有一半以上是瞄準多樣化、客製化需求的「特殊製程」。
未來半導體產業將在 5G、伺服器、物聯網、電動車等趨勢蓬勃發展,也可作為台灣半導體未來成長的機會點,但中長期還需要考慮到投資動能是否逐漸轉移到其他國家,而值得思索台灣如何佈局下一波科技的投資需求。
瀏覽 95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