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紫外線燈 恐有危害物質隱患
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現在疫情已經逐漸趨緩,人們對於新冠肺炎的恐懼也並不如一開始如此惶恐與緊張。但隨著天氣漸冷,寒流到來時,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相對變長,這也意謂著像是SARS-CoV2(COVID-19病原體)和流感等透過空氣傳播的病源體在個體間傳播的機率提高。其中殺菌紫外線燈(Germicidal Ultra Violet,簡稱GUV)可以幫助對循環空氣進行消毒,但它們的紫外線波長也具有將空氣化合物轉為有害物質的隱患。
發表於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則對UVC消毒光引發的反應進行實驗,發現如何在去除病毒與產生有害物質間取得平衡。
消毒UVC燈一直是快速消滅室內空氣病原體的一種經濟且高效率的技術。以前主要設計成254nm波長的燈,但也因為這種波長對人體皮膚與眼睛有害而被要求安裝在天花板與通風管附近。最近研究發現,222nm的波長既能達到一樣的消毒效果,且對人體較為無害。
然而UVC光會分解空氣中的分子,形成強氧化劑,像是臭氧或其他氫氧自由基。接著這些氧化劑會接著與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反應形成過氧化合物。最後這些過氧化物會再與UVC反應被分解成有機自由基並與氧化劑反應產生對人類有害的顆粒物。
簡單來說,這些產物會相互產生連鎖反應,最後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但尚未有詳細研究指出這些有害物質的生產水平。
因此Zhe Peng、Shelly Miller和Jose Jimenez希望透過計算機模型來評估兩種波長的UVC消毒燈在一般室內條件下對消毒和空氣質量產生的影響。研究人員估算了SARS-COV2病毒去除率和三種室內結合不同的通風率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量。
最終結果顯示,儘管兩種波長的UVC消毒燈都能有效降低SARS-COV2感染的風險,但其連鎖反應所產生的二次VOC、臭氧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水平不容忽視。
根據結果,團隊仍建議在高風險傳染病的環境使用UVC燈,認為其所帶來的好處相對較高。總地來說,避免長時間待在人口密度高的室內空間是對抗傳染病的最好方法。(編譯/高晟鈞)
資料來源:Phys.org
瀏覽 69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