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攜宸訊科技推「AI影像深度學習」技術助農民保障稻穀收成品質

記者/孫敬 Archer Sun

中興大學智慧農業研發中心(智農中心)本月展示由宸訊科技技轉「AI影像深度學習GMC預測演算」成果,為方便農民簡易操作,使用時僅需搭配一片10公克簡易色卡,夾住稻穗,再以手機拍照傳至雲端AI辨識,可立即推估穀粒含水量及收穫時期,和專業儀器測定數值相比誤差小於1%。

延伸閱讀:國中生開發App助農民減少食物浪費 獲MIT最佳設計獎

左起依序宸訊科技徐總經理、儀科中心楊騰毅博士、智農中心楊明德主任、楊靜瑩執行長。(圖/國立中興大學智慧農業研發中心)

宸訊科技AI影像辨識技術協助農民保障稻穀收成與品質

宸訊科技表示,共同技轉的合作廠商弘昌碾米廠,現已在台南、高雄、彰化近3300公頃契作田區,導入「稻米產業鏈垂直智慧整合雲端服務平台」,提供農民最佳收成日、收割機媒合路線規劃、烘乾倉儲等最佳化流程建議,並以數據經準管理串聯大數據平台。中興大學回應,此次技轉替上游端農民稻米提升收購價格160元/百台斤、中下游稻米加工烘乾程序減碳效益1,300公噸CO2,而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餘兼具環境保護責任。

中興大學工學院長,同時為智農中心的主任楊明德指出,農會在收購稻穀時,都會要求穀粒含水量低於30%並烘乾至15%,才會將其收入穀倉,不然可能會出現發霉或發芽的問題;而一般含水量30%穀粒平均需經烘乾30小時才能收藏,因為這會反映到市場行情,穀粒含水量越低價格才會好。

根據中興大學統計,台灣稻米產業鏈年均產值超過500億,穀粒含水量是水稻收成重要依據,目前水稻收割時機以經驗為主,常因穀粒含水量高導致青穀比例過高與米質較差、烘乾倉作業需耗高油電成本,讓辛苦稻農收益受損。

即時採收建議地圖幫助農民判讀農地作物收成現況。(圖/國立中興大學智慧農業研發中心)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4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