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太陽活動峰值  可能影響ESA廢棄衛星墜落

編譯/李寓心

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殘骸辦公室(Space Debris Office)與一國際監測網路,正在密切監控和追蹤一顆名為「ERS-2」的地球觀測衛星,預計在美國東部時間21日下午3點53分重返大氣層,誤差範圍約7.5小時。若有最新消息,歐洲太空總署網站上,也將提供更進一步即時更新。

科學家發現接近太陽活動峰值,可能影響ESA廢棄衛星墜落。圖/截取自 歐洲太空總署

即將迎來11年週期太陽活動

歐洲太空總署在聲明中提到,飛行器重返大氣層屬於「自然」過程,地面人員無法進行任何操控,因此無法確切知道該衛星,將在何時何地進入大氣層並開始燃燒。然而隨著越來越接近太陽11年週期的峰值,也是太陽活動極大期,太陽活動的加劇,可能會改變地球大氣層的密度,及大氣層對衛星的作用,目前預計太陽活動極大期,將在今年晚些時間出現。

2023年7月歐洲太空總署的氣候觀測衛星「風神號」(Aeolus)重返大氣層時,也受到活躍的太陽活動影響。對此,ESA表示,ERS-2衛星在耗盡燃料後,估計重量為2,294公斤,與大約每週重返地球大氣層的其他太空碎片大小類似,而衛星大約會在距離地球表面80公里的高空解體,大部分碎片於大氣層中燃燒殆盡,有些則可能落入海洋。

更多新聞:巨大衛星下周墜落地球!ESA:風險極低但仍需關注

ERS-2衛星的貢獻

地球觀測衛星ERS-2於1995年4月21日首次發射,是當時歐洲開發和發射的最先進同類衛星。該衛星與ERS-1一起收集有關地球兩極冰蓋、海洋和陸地表面的珍貴資料,觀察偏遠地區的洪水和地震等災難。對此歐洲太空總署表示,ERS-2蒐集到的資料至今仍在使用。後來ERS-2在2011年9月11日正式結束任務後降低高度,並將ERS-2的軌道設置為15年內緩慢運行靠近地球重返大氣層。

資料來源:CNN

瀏覽 23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