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 捕捉到巨大恆星形成區
編譯/李寓心
2021年底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為歐洲太空總署(ESA)、加拿大太空總署(CSA)和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共同主導的計畫。由JWST捕捉到銀河系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系」(LMC)日前曝光,其中一個稱為「N79」的H II區域,化學成分類似宇宙幾十億年的歷史,如頂峰時觀測到的巨大恆星形成區,未來可能有助於人類研究早期宇宙遙遠星系的線索。
根據報導,由JWST中紅外觀測設備(MIRI)捕獲的「N79」電離星際原子氫區域,是一個巨大的恆星形成複合體,橫跨大麥哲倫星系尚未有人類探索的西南地區約1,630光年。「N79」通常被認為是「蜘蛛星雲」(Tarantula Nebula)的年輕版本,也是JWST近期的觀測目標之一,因為有研究表明,過去50萬年中,N79的恆星形成效率,為「蜘蛛星雲」的兩倍以上。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優勢
由於韋柏太空望遠鏡18個主鏡的六角形對稱性,從圖像中顯示出最大的星爆尖峰,因為所有的光線都來自同一個地方。MIRI捕獲到的較長波長的光中,JWST對N79的觀察,顯示該地區發光的氣體和塵埃,使中紅外光能夠捕捉到雲層深處的情況,較短波長的光,則會被星雲中的塵埃顆粒吸收或散射。
尋找與太陽類似的恆星
由於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目前發現的恆星形成區沒有如N79同樣,擁有快速產生恆星,並具有不同的化學成分的特性。因此,透過JWST為天文學家提供對早期宇宙遙遠星系的深度觀測,進行比較的機會。目前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計畫,也正在研究各種品質,以及不同階段形成恆星的變化,希望藉由JWST的高度靈敏性,使科學家能夠探測到與太陽性質相似的恆星,對周圍行星形成塵埃盤的影響。
資料來源:PHYS
瀏覽 46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