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行星是「圓」的?

編譯/李寓心

透過地球和太空中的望遠鏡,人們可以看到遙遠宇宙的天文景象,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多數行星和衛星,都是「圓形」的球體呢?簡單來說,形成球體的主要原因是「重力」所致,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顯示,行星在累積足夠的質量後,會藉由自身的引力作用,變成一顆球狀的天體。

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顯示,行星在累積足夠的質量後,會藉由自身的引力作用,變成一顆球狀的天體。(圖片翻攝自 Live Science)

重力影響行星的形狀

根據報導,負責美國NASA系外行星探索計畫的天體物理學家Anjali Tripathi指出,像行星這些大型天體,基本上是透過自我引力(self-gravity),由一個或多個的物體本身,施加在自身的重力,使物體能保持在一起,同時也能理解恆星團如何和每個恆星相互作用。目前已知宇宙的天體,大約是在138億年前大爆炸後形成,由巨大甜甜圈狀的塵埃雲中的微小塵埃顆粒開始碰撞,如果碰撞較為溫和,塵埃顆粒會相互結合,使行星引力越大,吸引更多的物質。

更多新聞:NASA首次公開45億年前小行星樣本

堪稱完美的金星和水星

對此,馬德里歐洲太空總署(ESAC)科學資料中心負責人,同時也是天文學家的Bruno Merín表示,重力可將所有物質拉向重心,就行星而言,每一塊物質都試圖靠近球體的中心,因此在太空中,能實現這種平衡的唯一形狀,即為球體,如同旋轉較慢的岩石行星水星和金星,以及冰層分佈均勻的冰行星,可形成近乎完美的球體。然而,並非所有行星都是一顆漂亮的球體,像是氣態巨行星的木星和土星由,因自轉速度太快導致赤道處隆起,即使是地球也有少於1%的微小凸起,所以地球是稍微扁平的球體。

圓形天體其實占少數

儘管宇宙中充滿各種行星和衛星等球形天體,但太空中仍有許多物體並非是圓型的,例如小行星和彗星能呈現出任何形狀,可能因碰撞和星際旋轉而改變,以及火星旁一顆馬鈴薯狀的衛星「火衛一」。事實上,在太陽系近300顆已知的衛星中,只有大約20顆是球體形狀,因為其餘的較不規則形的天體質量較低,沒有足夠的重力可平衡自身的形狀。

資料來源:Live Science

瀏覽 1,58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