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次公開45億年前小行星樣本

編譯/李寓心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在9月24日成功帶回近地小行星「Bennu」45億年前的古老岩石後,近日NASA對樣本進行初步分析,測出岩石含有水合礦物質形式的水,以及大量碳元素。對此科學家表示,以重量計算的話,該樣本擁有4.7%的碳,是所有人類研究過的隕石中最高的一次。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在9月24日成功帶回近地小行星「Bennu」45億年前的古老岩石。(圖/截取自推特官方帳號NASA)

根據報導,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全名為「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於2006年展開為期7年的小行星101955探測任務,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地球上生命的組成部分,在這次的快速分析中,也幾乎證實研究人員的推測。對此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研究員Daniel Glavin說:「我們不僅選擇了正確的探測小行星,還帶回正確的樣本,可謂是完成天體生物學家們的夢想。」

更多新聞:NASA開創性採集任務 成功帶回45億年前樣本

花費7年的採集時間

這次分析的岩石樣本,主要是由探測器頭部,可自主執行「觸摸即走」(Touch and Go)的樣品採集機制(TAGSAM),在2020年10月深入Bennu小行星表面後所進行的採樣。然而,在採樣機制開始運行後,研究人員發現有材料從TAGSAM中外漏,使原本應該充滿樣本的機體,包括大顆的岩石等,只有少量的岩石顆粒,粗估質量小於1.5克。對此,OSIRIS-Rex天體材料負責人Francis McCubbin表示,實際上採集的樣本比預期的還要多,需要非常仔細的收集每一粒岩石,所以須花更長的時間來分析。

不漏掉每一顆來自小行星的顆粒

因此目前科學家尚未準確測量,這次從Bennu小行星帶回的物質總量,但已經遠高於當初60克的目標。預計需要花費兩年的時間,仔細整理「OSIRIS-REx」探測器帶回的樣本,而這次也將向任務夥伴,包括加拿大太空總署和日本宇宙研究開發機構(JAXA)轉送部分樣本,未來也將會在三個博物館公開展示其樣本,其餘由NASA林頓‧詹森太空中心進行保管,提供科學家進行未來幾十年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SPACE NEWS

瀏覽 1,05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