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開創性採集任務 成功帶回45億年前樣本

編譯/李寓心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16年發射的OSIRIS-Rex任務,以探索近地小行星Bennu為目的,進行七年的研究和採樣返回任務,經過三年的返程時間,終於在24日降落於地球,帶回約250克45億年前的古老岩石,提供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早期太陽系化學成分的線索。

NASA開創性採集任務 成功帶回45億年前樣本(圖/123RF)

根據報導,「OSIRIS-Rex」探測器全名為「太陽系起源、光譜解析、資源識別、安全保障、小行星風化層探索者」,任務是研究小行星101955,一顆富含碳的近地小行星「Bennu」,NASA認為該顆小行星表面,應擁有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岩石,而這些小行星被認為是天然的「時間膠囊」,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小,有助於人類了解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更多新聞:NASA計畫研發 遠端遙控「外地」機器人

比任何太空任務都還遙遠

實際上,「OSIRIS-Rex」任務為美國首次嘗試,從經過的小行星上搜尋物理樣本,而日本先前曾執行過2次。特別的是,該探測器透過機載「自然特徵追蹤」(NFT)視覺導航系統,可自主執行「觸摸即走」的樣品採集機制(TAGSAM)。然而,該探測器第一次攔截到Bennu時,距離地球約1.1億公里,與以前的大型任務相比,要進行著陸的挑戰性更高。

借助AI與演算法建立模型

對此,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導航和控制經理Ryan Olds說:「為了要將探測器與小行星的速度相匹配,這些著陸步驟中涉及無數的速度和軌道軌跡,含有許多不同因素,所以在這麼多小細節的要求下,我們必須準確地將所有內容進行建模,並透過人工智慧和演算法技術,減少誤差來源。」

未來的下一波計畫

有鑑於這次「OSIRIS-Rex」任務的成功,NASA預計未來將繼續下一個升級版的OSIRIS任務「OSIRIS-APEX」,目標是前往APEX途中,有一顆304公尺寬的Apophis小行星,計畫於2029年該顆小行星經過地球時,在距離6,096公里的範圍內,將OSIRIS送入軌道,測試是否會影響小行星的軌道、自轉速度和表面特徵。

資料來源:Engadget

瀏覽 59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