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資料中心 填補雲端大型廠商什麼漏洞

編譯/戴偉丞

自從雲端運算技術為市場大規模接受與採用以來,雲端一詞的討論程度便呈現指數型成長。AWSAzure等運算能力與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廠商,首先使用「雲端」一詞,嗣後便被稱為大型雲端;更精確地來說是「大型超大規模廠商」。隨著資料中心於各產業與個人行動裝置中的需求增加,邊緣託管應用程式的需求,也變得更為突出,也就是在物理上將應用程式及數據資料,置於更靠近使用者的位置。然而,這些超大廠商的資料中心密度卻是非常集中,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甚至沒有資料中心。

邊緣資料中心廠商在策略上,將自己設定在比較靠近終端用戶的地理位置,以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料傳輸,同時更減少延遲時間。
邊緣資料中心廠商在策略上,將自己設定在比較靠近終端用戶的地理位置,以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料傳輸,同時更減少延遲時間。(圖/123RF)

大型廠商資料中心分布集中

以AWS為例,該廠商於美國共有70座資料中心,但多數集中於維吉尼亞州與北維吉尼亞州;截至2024年8月為止,在南美州也僅有1座資料中心。根據官方資料顯示,AWS橫跨33個地理區域的可用區共有105個,更準備新增21個可用區,以及包含台灣在內的另外7個區域,還有針對歐盟主權雲端的AWS歐洲服務區。Azure於美國亞歷桑納州、喬治亞州、德州等地均設有資料中心,但是紐約、新英格蘭等地卻不見蹤跡,甚至僅有巴西1座南美洲資料中心。

這兩家穩居市占率一、二名的大型雲端廠商基本上都是以「公告區(announced zone)」的方式,呈現其資料中心的分布。其中可以看到南美洲、非洲實際上都被忽略了,在亞洲方面僅有部分「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而且多數集中在中國。

更多新聞:邊緣資料中心市值飆升 熱點在亞太中東

邊緣、不邊緣到底差在哪?

在這些被忽略的「邊緣區域」中,邊緣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即為這個重大的缺口進行填補。就資料中心與邊緣資料中心之間的差異而言,前者係指載有伺服器的大型設施,而後者則是一種靠近資料生成或使用地點的小型數據中心。邊緣資料中心的地理鄰近性以及網路設計方式,確保應用程式使用者的延遲,進而使資料中心與邊緣資料中心成為各自獨立的個體。

換言之,邊緣資料中心廠商在策略上,將自己設定在比較靠近終端用戶的地理位置,以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料傳輸,同時更減少延遲時間。與前述所及之大型廠商相比,邊緣託管的專用雲端,在特定要求下其實具有一定程度的優勢。

資料來源:The Jerusalem Post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37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