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生物醫學機器人只有「這麼大」 微創手術迎新時代
編譯/曲姵蓉
香港科技大學(HKUST)工程學院成功開發出全球最小的多功能生物醫學機器人,其厚度僅為0.95毫米,比目前最小的機器人還要小60%。這款微型機器人能在人體內自主導航,擺脫傳統笨重儀器的依賴,是微創手術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
微型機器人幫助醫療手術
根據報導,這款機器人由四個關鍵組件構成:光纖陣列、定製工具、空心骨架和功能性皮膚。空心骨架由微型3D打印技術製造,而功能性皮膚則採用磁性噴霧技術製成,最大程度縮小機器人尺寸。此外,機器人表面配備了一層凝膠狀塗層,可有效減少手術中的摩擦,確保其在人體內進行平穩而精確的操作。
更多新聞:CES 2025聚焦AI機器人 「3大趨勢」揭示未來科技版圖
兩階段測試到應用突破
研究團隊已完成了兩階段測試。在體外測試中,微型機器人成功導航於模擬支氣管模型中並執行任務;在體內測試中,它在切除的豬肺內平穩導航,成功捕捉高解析度圖片並執行治療操作。
專家認為,這種微型機器人技術對微創手術具有革命性意義,特別是在處理狹窄的解剖空間,如肺末支氣管或輸卵管時,能夠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案。與傳統手術相比,它能顯著降低感染風險、縮短恢復時間,並提升患者的治療體驗。
微創醫療跨入新的時代
微型機器人在醫學領域已展現出巨大潛力,特別是在心臟病學和胃腸病學等領域。香港科技大學的這項研究不僅突破了微型化的技術限制,還為未來開創了更多可能性。集拍攝、精準運動和多功能治療於一身的小型機器人,預示著微創手術的全新時代正在到來。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2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