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關閉最後3座核電機組 再生能源擔綱發電主力
編譯/鄭智懷
德國政府在當地時間15日關閉境內最後3座核電機組─Isar2號機、Emsland 和 Neckarwestheim 2號機,正式為該國自1961年以來,超過一甲子的核電歲月畫下句點。根據規劃,德國國內未來的發電主力將由再生能源擔起重任,為國內與國外市場提供電力。
核能媒體《World Nuclear News》報導,自Kahl示範核電廠在1961開始運轉後,西德在核能領域上長年處於國際領導地位。然而,儘管統一後的德國在1998年擁有17座反應器,供應全國1/3以上的電力,但國內早已因為車諾比事件而萌發對核能安全的擔憂。2001年,德國當局與能源商簽訂協議,限制核能發電量與反應器總壽期,並且禁止興建新核反應器。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國家政策正式轉向反核,並在上週關閉所有核電機組。
德國環境部長Steffi Lemke表示,淘汰核能使德國更加安全;最後3座核電機組的關閉使全國能更加專注在再生能源的發展上。
經濟部長兼副總理Robert Habeck指出, 再生能源能的大規模擴張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他補充,德國在2030年將有8成供電來自於再生能源。
相較於政府堅決反核的主張,輿論與專家則持不同看法。譬如Forsa研究中心與第一電視台(ARD)近期公佈的最新民調都顯示有6成的德國人支持核電廠繼續運轉。擁核非營利團體Nuklearia負責人Rainer Klute認為,在風電與光電發電不足時,德國仍需要核能滿足市場用電需求,以達到零碳排的氣候目標;假使失去核電,就必須要透過石化燃料彌補供電缺口,而這正違背淨零排放的目標。
資料來源:Reuters、World Nuclear News
瀏覽 59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