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救災力再提升 美全力打造「機器人救災混合隊」
編譯/曲姵蓉
隨著機器人、機器狗或無人機等多種形態的自動化機器系統成熟,不少政府或企業開始引進這些機器系統取代人類的工作,在開發用例的初期,大部分的人都將心力優先投入開發機器人執行高危險性的工作,例如救災任務或高風險工廠等場域。美國政府目前就透過資助不同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團隊,試圖打造機器人救災隊。
根據報導,美國不少州政府為了減少救災人員停留在事故現場的時間,開始啟用機器人進行救災以及搜尋生還者的任務,他們啟用了無人機、兩足機器人以及四足機器狗等不同自動化系統,試圖完成任務。然而今年四月在一個曼哈頓停車場的救災任務中,他們發現了機器人在瓦礫上行動困難的問題。美國機器人專家,同時也是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技術顧問的Viktor Orekhov就指出,機器人在執行救災任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泥濘、岩石、碎石、狹窄通道或大片的開放空間,這些複雜的環境都對機器人充滿挑戰性,這也是DARPA多年來一直為機器人研究領域提供資金研究的原因。
報導指出,目前專家們傾向結合履帶、輪子、旋翼和腿等不同類型機器人,打造一個混合機器人隊,輪式或履帶式機器人可以承載沉重物品,並且配載有大容量電池讓其可以維持長時間運行。兩足機器人可以爬樓梯或踩踏碎石。而無人機則是在快速製作大型空間地圖上更具優勢。除此之外,還有可以攜帶其他機器人的機器人。舉例而言,無人機的電池續航力較差,因此專家們希望可以用輪式或者履帶機器人,先將無人機載至需要深入探索的區域,再將其釋放出來執行任務,最大程度地發揮無人機的優勢。
Viktor Orekhov也強調,此種計畫的重點在於,機器人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當其與人類失去聯繫時,機器人得要能夠自主探索,想辦法回到無線電通訊範圍內,傳回其收集的資訊。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研究團隊更進一步地利用協同設計。讓機器人自行做出決策,該團隊中的機器人專家Navinda Kottege指出,他們希望讓機器人自己決定要執行哪些任務,甚至自己決定整個機器人編隊應如何分工才最有效,這種做法就很考驗機器人之間的通訊。
專家認為,這種機器人自主團隊概念為機器人研究領域開啟了新篇章,在理想狀態下,機器人幾乎可以完全自主操作,人類只需要劃出一些重要的區域與下達高階指令,詳細的執行與操作,完全由機器人自主偵測並判斷。雖然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完全實現這種願景,但隨著機器人技術越來越先進,以及產官學界的共同推動下,實現由機器人完全執行救災任務的夢想絕對指日可待。
資料來源:Knowable
瀏覽 59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