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引發「創造性破壞」 帶來全新工作機會

編譯/曲姵蓉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大型語言模型以及機器人的用例被廣泛開發後,這種焦慮和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反感達到最高峰。(示意圖/123RF)

「機器人會不會取代我們的工作」是現今許多人的疑問和焦慮所在,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大型語言模型以及機器人的用例被廣泛開發後,這種焦慮和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反感達到最高峰。但現在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指出,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帶來全新的工作機會。

根據報導,有一個解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名詞叫做「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很適合用來解釋人工智慧推動的社會變革。「創造性破壞」指的是,某些新的技術、產品或商業模式出現後,會使原有的技術、產品或商業模式逐漸被淘汰和取代,並導致經濟結構的變革和創新力量的驅動。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老舊的產業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但也會有一些新興產業和產品崛起。整體來說,創造性破壞可能會對部分人類和企業帶來負面影響,但以長遠的社會發展周期來看,這種破壞有望為整個經濟體帶來積極的變革及進步。

而人工智慧的演進與發展,恰恰就是那個新出現的結構與技術,人類越來越可以用比以往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甚至甚麼都不用做,事情就自己完成了。這種情形會為人力資源層面帶來加乘效應,例如印刷術、汽車和電力等技術對人類生活帶來重大且方便的積極影響一樣。

舉例來說,原本一間雇員100名的工廠,在引進機器人後可能會解雇50名工人,雖然這50個被裁員的員工面臨著「創造性破壞」的負面影響,但工廠的老闆及其他員工的收入收益會增加,擁有更高的消費力投入社會,這就是一種生產力與消費力提高的表現。放眼全球,那些發展先進的國家,幾乎都擁有較高的生產力。

因此,「如何提高生產力」會是一個社會要發展前進的核心問題,而現在人類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身上找到了答案。專家認為,未來十年,人工智慧機器人可能會將生產力提高3%-3.5%。

想像一下,若每個銀髮族家裡都有一個可以協助做家務的機器人,那對該家庭會是多麼方便的一件事情。當一個家庭轉變成為智慧居家家庭,家裡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配備可以幫助主人省下多少時間,讓其投入更多心力在重要的事情上,都些都是一種提高生產力的表現。

未來,人工智慧是否將會超越網路,成為人類社會最強大的經濟推動力,還有待人類社會的觀察與包容,同時,政府也要為那些承受「創造性破壞」的人們提供適當的社會福利和生存條件。

資料來源:Banyan Hill

瀏覽 70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