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恐怖谷」!人類應學會擁抱機器人

編譯/曲姵蓉

人工智慧使機器人更接近公眾意識,讓機器人變得更自然、更靈活甚至更聰明。(示意圖/123RF)

「機器」一直是人類社會中極為重要的一部份,人類利用機器滿足生活一切所需,運送食物、自動駕駛汽車,甚至協助人類完成工作。而人工智慧使機器人更接近公眾意識,讓機器人變得更自然、更靈活甚至更聰明。但這同時也是雙面刃,讓人們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不過專家指出,真正需要改變的其實是人們對機器人的思維。

根據報導,工程師要設計出一款「人形機器人」的難度極高,不僅要克服技術限制、精密零件以及程式設計,同時還要考量人類對機器人無盡的期望與需求。當一個機器人還停留在「機器外觀」時,人類對它的要求和期望會比較低,只要能夠準確地執行簡單任務,就已經可以滿足人類。但當這些機器變成「人形機器人」,並引進各種語言模型或者ChatGPT後,反而產生了反效果。

報導指出,當一個機器人長得像人類,人們會期待它的行為能像人類一樣,例如讓位給電梯裡的陌生人或是眼睛跟著其目標轉動。但是,製造可以像人類一樣應對無數種情況的機器人,對工程師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也需要考量人類對機器人的「恐怖谷心理」,這讓人們會在喜愛機器人與討厭機器人之中不斷擺盪。

專家認為,不管人類對機器人是厭惡還喜愛,我們都需要正視機器人領域蓬勃發展的事實,同時也可以從其他面向去思考人機之間的關係:

  • 調整對技術的態度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一名從事機器人試點研究人員Samuel Olatunji分享自身經驗時提到,當人們第一次遇到機器人,並與其一起工作之後,會抱持懷疑態度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這些人幾乎都是從電影或小說中認識機器人,但這些「創作」出來的機器人,都是很完美的,我們現實中的機器人其實無法做到那麼理想的動作。以現階段來說,機器人可以執行餵食、尋找物品或者洗衣服等家務,但它的靈活性仍遠不及獨立思考的人類,因此大家不必這麼害怕機器人。

  • 專家其實也不知道大家喜歡甚麼樣的機器人

Samuel Olatunji也提到,其實大部分機器人研究人員,都認為機器人只是一種「助理」,讓人們可以放下手頭一些重複性高且難度低的工作,去從事更複雜的任務,或者與居民互動。

但是,機器人領域專家不知道人們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高不高,或者會不會害怕機器人,因此在人機接觸過程中,她們會讓「人機互動試點研究員」在旁進行協助,這也是Samuel Olatunji主要工作之一。

Samuel Olatunji通常會先向客戶展示他們將與機器人接觸的空間,同時先讓客戶觀看機器人平常工作的影片,再讓客戶觀察機器人與遠處他人的交流情形,並評估該組客戶是否真的能夠信任機器人,才會讓客戶與機器人真正見面,以確保人機互動過程的安全。

  • 機器人是要推動社會,而不是替代人類

在目前對機器人的負面看法中,有很大一部份的人是害怕自己會被機器人取代,進而失去了工作機會以及社交能力。

雖然目前已經有不少工作型機器人、居家型機器人,甚至是社交機器人Paro,但專家認為這些機器人都有其技術限制,很難完全替代人類。當機器人能夠滿足人類對其初始想像後,人類就會有更多的需求與願望產生,機器人工程師就需要想辦法創造出這種機器人,這樣的循環其實就代表著,機器人不可能完全滿足人類的需求。

總而言之,機器人有其厲害的地方,它能夠滿足人類在居家、生活、醫療甚至社交方面的需求,而且在勞動力短缺,人口老化的時代下,我們必然需要依靠機器人來完成一些事情。但是,以目前的技術及人類對機器人的不信任,機器人還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因此人們要做的也許不是擔憂機器人,而是改變自己、強化自己,讓自己走的比機器人更前面。

資料來源:proto.life

※更多ChatGPT相關訊息,請參考【生成式AI創新學院】。

瀏覽 65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