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銷量持續突破紀錄 電動車產業迫切需要跨領域整合人才

鴻海先前確立在美國俄亥俄州生產和裝配廠和威斯康辛州的資通訊(ICT)廠區——兩大製造重鎮開展製造業務,8 月 9 日更宣布,與 Monarch Tractor 簽署代工協議,將在美國俄亥俄州廠區打造下世代電動農業機具以及電池模組。在淨零碳排趨勢下,2025 年起先進國家燃油車即將陸續禁售,加上政府推出購買補貼政策下,讓電動車有擴大普及之勢。

根據 IEA 於今年 5 月發布「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2),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市場最新現況。首先,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持續突破過往的成長紀錄。去年有近 10% 汽車銷售來自電動車(包括純電動車 BEV 與插電式油電混和車 PHEV),其中主要成長動力來自中國,占全球銷量的一半,顯示中國是難以忽視的市場,其次則是新興國家的電動車銷量,在過去遠不及汽油車,去年也開始明顯地成長。整體來說,在補貼與獎勵政策持續增加下,有助推升汽車製造業電動車產量並推出新車型。

銷量持續突破紀錄,電動車產業迫切需要跨領域整合人才。(圖/123RF)

電動車是如何從小眾市場,自近兩年日益浮現到大眾眼前?接下來要擴大普及還有哪些困難待克服?在這波新興趨勢下,電動車產業尤其需要哪些人才?


在疫情時期崛起的電動車

儘管電動汽車在整體汽車市場所佔額度還很小,但近年迅速崛起。儘管 COVID19 爆發後,造成交通的需求大幅縮減,也衝擊了傳統汽車的銷量,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從銷量統計看到電動車的逆勢成長趨勢——歐洲與中國的電動汽車的銷量仍保持增加。

提到電動車時,通常泛稱有電動機配備的汽車,不過精確來可以分為:純電動車(BEV)如特斯拉(Tesla)、電動馬達與汽油馬達同時運作的油電混合車(HEV),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電動馬達與汽油馬達不同時運作,沒電時才會啟動汽油馬達。油電混合車在過去早已存在,因此現今關注焦點在純電動車(BEV)。

隨著技術演進,目前電動車的關鍵技術——電池的能量密度與最大充電速度也持續提升,當能量密度愈高、電能愈多,表示續航能更遠,而特斯拉仍是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不僅技術領先,也透過品牌經營一直有其忠實粉絲。

值得關注的是,電動車發展重心已逐漸從歐美轉變為中國。中國大城市工業污染嚴重,很早就靠著政府的高額補貼,引導消費者購買電動車,中國政府針對大城市限制汽油車牌照的發放數量,使購買電動車可優先申請車牌、獲得補助,因此讓中國電動車的需求大增。而中國的「新能源車」(NEV)戰略,則是一方面與國際大廠合作技術,另一方面透過一系列獎勵措施扶持在地車廠研發電動車,以低價款的定位與歐美電動車品牌區隔。


電池供應鏈集中在少數國家

由於鋰電池仍是電動車佔比最高的成本,要面向大眾推廣勢必要再降低電池成本。儘管電池成本自 2010 年以來已經下降三分之一,但相較傳統汽車的售價仍高昂,因此銷售很大程度依賴政府的補助政策。

根據 IEA 的報告分析,目前電池供應鏈集中在少數國家,尤其中下游電池供應鏈很大程度集中在中國,隨著電池原料需求提升,如何分散供應風險也是各國迫切關注的問題,日本、韓國和歐美國家已積極發展與投資國內供應鏈。

今年的俄烏衝突造成原物料價格飆升,也推升電池價格,顯現未來電池材料的研發應用有助於減緩價格與未來的推廣目標。

電動車未來普及的關鍵

放眼整體趨勢來看,在電池續航力與充電時間加快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逐漸提高。疫情讓人們重新關注對環境的影響,從而強化選擇電動車的動機,全球多達 14 國將逐步廢除汽油車,因此也讓車廠加速推出符合規定的新車款。

不過現階段消費者還是很依賴補貼政策的誘因,若政府在放緩補貼後恐怕在推升銷量上提高難度。且電動車要普及,還須克服充電站不夠多的、續航力仍比不過油車、充電設施的標準化,以及該由政府主導或民營設置等都是問題。


電動車產業需跨領域專業人才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調查在電子化、輕量化與智慧化趨勢下,關鍵技術研發人才需求提高,其中又以電池與動力控制模組、充電設施的跨領域系統技術整合專業人才最熱門。而電動車應用範圍廣,鴻海的徵才條件所開出的科系需求也涵蓋不同領域,橫跨機電、材料、化學、電控、資工、航太等。

在電動車商機大爆發下,台灣目前電動車人才十分稀缺,前任台灣電動綠能協會秘書長,也是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賴慶明分析,由於絕大部分優秀的電機、電子、資工人才選擇 ICT 產業,使重電機技術人才相對缺乏,且軟體專業人才的就業優先選項也不太會是傳統汽車產業。因此目前政府加強推動產學合作與在職培訓,教授智慧電動車相關電池技術、電池管理系統、馬達驅動系統等關鍵技術的課程。

電動車未來成長機會大,優秀的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與實戰經驗歷練,參與產業在晶片與電池的創新突破,另一方面也需有軟硬體兼顧的思維,協助企業探索未來複雜的汽車架構設計。(作者/Vanessa)

延伸閱讀:

商機無限》汽車智慧化 賦予台科技廠新契機

他山之石》運輸革命 電動車帶來巨大影響

台灣之光》因應淨零碳排 大同公司站在臺灣電動車浪尖引領

瀏覽 1,12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