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多功能機器人 價格恐成最大阻礙

編譯/李寓心

你願意花多少錢,購買一個會修整草坪、吸地板和洗碗的個人助理機器人?有產業領導者表示,成本將是機器人普及化的一大問題,可能也是影響多功能機器人,商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市面上單功能機器人,如大家熟悉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已經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圖/截取自 iRobot官網)

現在市面上單功能機器人,如大家熟悉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已經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根據Roomba製造商iRobot聲稱,該公司自1990年成立以來,已售出超過4000萬台的Roomba,由此可知,人們希望透過機器人,幫忙分擔一些家務,有業界領袖也對此指出,Roomba的成功,部分源於它的可負擔性。

更多新聞:人型機器人全面崛起 通用機器人的未來?

高CP值的個人助理機器人?

身為Nvidia嵌入式和邊緣運算副總裁兼總經理Deepu Talla在接受TechCrunch採訪時,也表示,掃地機器人,一直以其物超所值著稱,這也是它們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在Amazon網站上,一台具備自動充電功能的Roomba只要159美元(約台幣5千左右),但多功能家用機器人,據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高層Aaron Saunders指出,一台機器人可能和買一輛汽車一樣,同時消費者還必須確保,機器人服務價值與價格相匹配。

價格跟一台汽車一樣

對此,Nvidia的Talla也指出,目前為止,阻礙家用機器人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於人們願意為機器人花多少錢,以及機器人提供的價值是否符合這個價格。例如能隨時執行用戶指令的temi個人助理機器人,就像帶輪的Siri或Alexa(亞馬遜語音助理)一樣,一台售價約4,000美元(約台幣12.5萬);Softbank Robotics 的NAO人形機器人,身高不到1公尺,被譽為可寫程式碼的助手,價格約為13,000 美元(約台幣40萬)。

完善機器人的人形樣貌

因此,像Nvidia的Talla和波士頓動力公司的Saunders業界領袖估計,未來十幾年後,多功能機器人將變得更複雜,具有能即時適應,結構化程度較低的環境,以及完成多項任務等功能。雖然機器人領域,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包括完善人形結構,如Saunders認為,因為這是一個與人類生活世界,最契合的形貌,但面對技術問題,同時還要找到一個對消費者友善的價格點,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大挑戰。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

瀏覽 1,890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