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科技新救星 太空太陽能可望在2035年問世

「天空能源行動」稍早宣布將展開一項名為「仙后座」的實驗項目,計畫在高地球軌道部署大量裝有太陽能板的衛星,並透過無線電波將收集到的太陽能傳送回地球。該計畫負責人Martin Soltau表示,「太空太陽能」技術理論上在2050年將發展到能滿足全地球的能源需求。

Martin Soltau指出,太空太陽能擁有龐大的技術潛力。不僅太陽能衛星有充足的空間收集太陽能,而且到2050年時,該技術的預估發電量將超過全球所需的能源量的一百倍之多。「天空能源行動」計畫將模組化生產太陽能衛星,並將其發射到太空後由機器人自行組裝與維護。衛星收集的太陽能將轉換為高頻無線電波並發射到地球上的整流天線,該天線則進一步將無線電波轉換為可供使用的電能。據估計,每顆衛星可以向電網輸送約 2GW 的電力,相當於一座核電站供應的電力總量。

圖/123RF

目前,該技術為眾多單位投入實驗中。譬如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太空太陽能增量示範研究項目正致力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太陽能轉換成無線電波的頻率及波束的形成,以及如何減少溫度對太空飛行器結構的影響和部署結構的設計。去年年底,該團隊成功展示能夠將電力從太空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太陽能模組。

即使太空太陽能技術被證實可行,且十分安全,學界表示該技術離商轉仍有不少困難上須克服。樸茨茅斯大學熱力學講師Jovana Radulovic博士提到,將足以滿足發電需求的太陽能衛星發射到太空所費不貲;此外,他指出「天空能源行動」預計在2050年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想法過於樂觀,需要更長的時間才可能實現計畫。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對「仙后座」項目的環境分析結果則顯示,包含發射衛星在內,該項目的碳足跡可能只有在地球表面設置太陽能發電設施的一半。

Martin Soltau表示,發射衛星的成本正持續下降,且太陽能衛星的模組化設計也有助於成本控制。此外,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也提供「仙后座」項目相當大的協助。

(編譯/鄭智懷)

資料來源:BBC

瀏覽 57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