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動支付交易額高達4230億 電子支付、票證、第三方支付別再搞混

大家出門買東西時,習慣用現金還是信用卡呢?隨著數位經濟發展,根據「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調查顯示,台灣早在兩年前行動支付的交易額就已經來到驚人的4230億,而擁有多元的支付環境,讓行動支付市場潛力也相當無窮,為了別再將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搞混,COMMEET 台灣第一家雲端費用管理品牌,整理出三種方式整理給民眾,避免大家再度搞混。以台灣的行動支付市場而言,廣義的行動支付則可分為以下三大種類:

圖/123RF

一、 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除了基本的收付功能,它擁有獨立的數位帳戶,可提供用戶儲值與轉帳的服務,為目前市面上應用範圍最廣的支付種類,也就是說,電子支付機構會作為中介,成為買賣雙方交易時的經手人,如此一來便實現無場域限制的交易行為囉。

現階段的電子支付服務,皆不支援NFC感應扣款,一般由消費者掃描店家提供的QR Code,或是提供自己的付款條碼/QR Code給商家掃描,買家再主動輸入付款金額完成電子支付交易。

至於電子支付未來能否實現感應扣款,須等待NFC裝置在台灣商家普及化,所以目前單純透過相機辨識條碼仍然有其方便性與不可取代性。另外,請各位要切記,電子支付是被涵蓋在廣義的行動支付範疇裡的,記得不要與狹義的行動支付搞混囉。

二、 電子票證

電子票證是種可預先儲值的多功能支付工具,並採用非接觸式晶片,透過靠近讀取裝置感應扣款,在過去,電子票證被定義為可以反覆儲值與支付的實體卡片,使用者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能夠簡單地靠卡感應付款,悠遊卡和一卡通的誕生,目的就是為了終結台灣的大眾交通工具被不同公司營運,而出現的收費方式的亂象,也有一些便利商店會發行電子票證提供民眾儲值並消費使用,如:icash 2.0。

不過現行的電子票證陸續被整合進入電子支付的範疇,像是悠遊卡公司推出悠遊付APP,一卡通也與通訊軟體龍頭LINE共同合作,整合推出LINE Pay Money,讓消費者能有更多元的支付選擇。

三、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由第三方業者作為買賣家的交易中介,提供雙方安全、快速的收付款服務,是目前典型的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而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原因是以往電商的經營模式常出現已付款貨未到,或是廠商準時到貨了,商家卻未按照約定的時間付款,為了解決這些收付款問題,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模式才逐漸被市場採用及關注。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運作原理,則是由先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暫時保管客戶的貨款,等廠商確定交付貨品時,第三方支付公司才會將貨款匯入廠商的帳戶中,除了擁有居中協調、溝通的優勢之外,API串接的方式較為多元,能協助買賣雙方快速進行跨國交易,讓整個交易流程變得更加人性化與便利,而PayPal就是現今規模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商。(記者/劉閔)

瀏覽 1,58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