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Chrome隱私保護大變革?終結Cookie卻開啟新追蹤機制

編譯/Cynthia

Google Chrome近期的隱私政策調整,再次引發「使用者隱私」與「數據追蹤」的討論。過去Google曾因恢復追蹤Cookie及蒐集私密瀏覽數據而飽受批評,甚至被揭露「無痕模式」仍會記錄使用者數據,讓隱私信任度大打折扣。這次更新,Google宣布終結追蹤Cookie,讓Chrome用戶能決定是否接受客製化廣告追蹤,表面上是朝保護隱私邁進,然而Google重新啟用2019年曾禁止的「裝置指紋」(Fingerprinting)技術,這項變革,讓許多隱私專家質疑,Google真的是在強化隱私保護,還是換個方式來追蹤使用者?

Google重啟2019年曾禁止的「裝置指紋」(Fingerprinting)技術,這項變革,讓許多隱私專家質疑。
Google重啟2019年曾禁止的「裝置指紋」(Fingerprinting)技術,這項變革,讓許多隱私專家質疑。(示意圖/123RF)

Google推出隱私權新機制

Google在這次Chrome更新中,推出了「一次性全球提示」(One-Time Global Prompt),類似Apple的App追蹤透明度(ATT)機制。這項更新讓用戶能選擇是否接受追蹤Cookie,廣告商必須獲得用戶同意才能蒐集瀏覽數據,表面上提升隱私保護,但業界擔憂,即使關閉Cookie,Google仍可透過帳戶數據投放廣告。更值得關注的是,Google重新啟用「裝置指紋」技術,並於2025年2月16日擴大應用到智慧電視、遊戲主機等裝置。裝置指紋會蒐集裝置的軟硬體資訊,如IP位址、螢幕解析度等來識別用戶,且無法像Cookie一樣刪除,讓追蹤變得難以防範。Mozilla研究員Martin Thomson直指,這種技術「幾乎無法阻擋」,隱私風險恐進一步擴大。

更多新聞:Google Chrome強化保護模式 這道關鍵防線如何守護10億用戶?

監管機構與隱私專家擔憂

面對這項爭議,許多國家的監管機構與隱私專家紛紛表態。Mozilla研究員Martin Thomson強烈批評Google這做法,認為它是對使用者隱私的「公然漠視」,因為裝置指紋追蹤不像Cookie一樣容易封鎖,將使廣告業持續蒐集數據。英國與法國的監管機構也對此提出關切,英國資訊委員會(ICO)指出,裝置指紋技術應該與Cookie相同,必須獲得使用者的同意並提供簡單的拒絕選項。面對壓力,Google強調啟用此技術是為了適應新型裝置,並且承諾會確保使用者隱私,並與業界合作推動負責任的數據使用。然而隱私專家對這項「選擇權」是否真正有效仍表示懷疑。

裝置指紋技術的未來挑戰

隨著Google擴大裝置指紋技術的應用,隱私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各國監管機構是否會要求Google提供裝置指紋的退出選項,目前仍未確定。如果受到壓力,Google可能被迫推出像Apple一樣的「簡單拒絕」機制,讓用戶能選擇是否允許追蹤。但在尚未有明確規範的情況下,即便關閉Cookie追蹤,使用者仍會被裝置指紋識別,這讓Google Chrome的更新看起來像是「隱私保護」,實則成為「隱形追蹤」。未來,廣告業對數據的需求不會減少,隱私保護仍是個長期的挑戰。

 

資料來源:Forbe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14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