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iPhone或Android手機真的會偷聽嗎?資安專家給出真實答案

編譯/Cynthia

「我的智慧型手機真的在偷聽嗎?」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智慧型手機用戶。許多人發現,和朋友聊到某產品後,相關廣告很快就出現在手機上,讓人懷疑手機是否在背後監聽。根據國外比價網站Compare and Recycle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用戶相信手機具備偷聽能力。像iPhone的Siri和Android的Google Assistant這類語音助理,更因需要長時間監聽來提高精準度,讓隱私疑慮加深。此外,一些應用程式可能在使用條款中隱藏允許存取麥克風的權限,增加個人資訊外洩的風險。這些因素讓智慧型手機的隱私問題備受關注,成為討論焦點。

為避免智慧型手機可能的偷聽與數據洩漏,用戶應檢視並管理數據分享設定,減少不必要的個人資訊外流。
為避免智慧型手機可能的偷聽與數據洩漏,用戶應檢視並管理數據分享設定,減少不必要的個人資訊外流。(示意圖/123RF)

蘋果回應Siri偷聽爭議

針對Siri被指控偷聽的爭議,蘋果(Apple)強調其語音助理從未將數據用於行銷或出售給第三方,並承諾持續研發更隱私的技術。蘋果在2023年1月8日發表聲明,重申對用戶隱私的重視。過去蘋果曾因相關訴訟支付和解金,雖未承認過錯,但這顯示用戶對隱私的擔憂。早在2019年,蘋果便調整政策,停止使用外部承包商轉錄語音記錄,以修補因隱私洩漏造成的信任危機。專家指出,即使不透過偷聽,用戶的數據仍能被科技公司分析,以掌握行為模式並準確預測需求,進一步展現數據價值的重要性。

更多新聞:「Siri偷聽案」在賠償下落幕 但蘋果強調沒出賣用戶數據

手機不偷聽也知道你的習慣

全球資安顧問Jake Moore指出,手機其實無需偷聽,就能透過演算法全面掌握用戶習慣。透過日常數據,如Google搜尋紀錄、社群媒體瀏覽行為及廣告點擊,科技公司便能預測用戶的生活方式與消費偏好,甚至下一步的購買行為。這些數據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貨幣」,被用來設計更精準的行銷策略,同時帶來龐大的廣告收入。然而,用戶在不知情下分享的資訊,也可能對隱私造成威脅。隨著數據價值的提升,用戶更需提高對個人隱私的重視,審慎管理自己的數據分享與使用習慣。

提升隱私保護的有效方法

為避免智慧型手機可能的偷聽與數據洩漏,用戶應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詳讀應用程式的使用條款,避免同意隱藏的隱私權條款。接下來關閉不必要的麥克風存取權限,尤其是無語音功能需求的應用程式。停用Siri或Google Assistant等語音助理,也是提升隱私保護的好方法。定期更新手機軟體,確保安全漏洞被即時修補,並安裝防毒軟體以防惡意程式入侵。此外,用戶應檢視並管理數據分享設定,減少不必要的個人資訊外流。總而言之,智慧型手機雖然便利,但也可能引發隱私問題,唯有養成良好的數據管理習慣,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資料來源:Forbe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瀏覽 12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