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虛擬醫療之路 手機就是你的醫生
編譯/曲姵蓉
過去人們將手機拿來自拍和看臉書,後來,手機內配置了一些簡單的應用程式協助我們收集健康數據。例如,用指尖按住手機螢幕可以測量心跳,或用麥克風檢測我們的睡眠呼吸情況。這些數據能夠幫助臨床醫生更有效地判斷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
但是,手機能做的遠不只有傳遞醫療資訊。有些專家學者正在推動智慧型手機作為主要的診斷工具。他們認為,只要配備適合監測病人身體狀況的感測器,手機也可以協助醫生評估配戴人的腦震盪、心律以及心理健康檢查。
根據報導,研究人員正在利用手機的內建攝影機和感測器,來獲取人體的健康資訊。這些數據透過由人工智慧技術建成的軟體來分析,他們可以在醫生和病人之間搭建起更有效的治療橋梁。
對此,感測器網路公司Artisight執行長Andrew Gostine認為,把檢測設備帶到病人家的成本很高,但不這樣做,很多時候醫生無法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資訊。但是,現在只要靠著一部連接網路的手機就可以同時做到資訊收集和診斷。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則補充說明,目前美國人的手機覆蓋率極高,連65歲以上的老人都有60%以上擁有一台手機,這會使得手機虛擬護理更加便利。
但這樣的新興產業,最重要的是建立新舊技術標準的統一。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Eugene Yang博士就提到,準確性和臨床驗證對於他們這些醫療服務提供者而言至關重要。新技術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建立的演算法收集數據,這與以往醫院使用的物理工具不同,因此行業間的標準會受到衝擊,而且也無法讓醫生和護理人員信賴。
除此之外,另一個問題在於數據的隱私使用。Brightlamp執行長Kurtis Sluss就指出,他們旗下的Reflex應用程式,可以協助讓數據直接在手機上處理,而不是在雲端上進行計算。這樣可以避免數據隱私問題,因為將數據流出運用,需要病人的同意。但是,原先的手機診斷技術演算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數據讓資料庫不斷進行訓練和測試。可以預期,這會是該產業亟待解決的困難之一。
資料來源:CHANNEL 3000
瀏覽 75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