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對消費性電子影響如何?尼爾森:智慧型手機、PC相關產品仍有成長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就在全球各大產業仍壟罩在美國關稅等不確定性因素,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尼爾森(NielsenIQ;NIQ)發布的《2025年科技與消費性電子產業趨勢報告》卻顯示,全球科技與消費性電子產業銷售額將在2025年達到1.29兆美元,其主要動能來自新興市場、產品汰換週期與高端創新。
延伸閱讀:受關稅衝擊!台經院下修GDP至2.91% 全年經濟「前高後低」

手機小幅增長、OLED電視擁高端銷售、個人電腦換機和AI帶動成長
面對關稅的衝擊,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以手機、電視、個人電腦三大項為指標觀察,智慧型手機2024年回暖、2025年增速放緩;電視市場LCD需求疲弱但OLED支撐高端銷售;個人電腦受惠Windows換機與AI應用推動成長。技術創新如On-device AI裝置端人工智慧、訂製晶片及新形態螢幕將成為高階產品增長動能。
除了重點關注中國及新興亞洲市場外,持續成長的居家娛樂和電競、智慧型手機、健康科技,以及工作場域科技,也被視為將帶動全年成長的重點產品。在新一輪關稅政策推動下,通膨上升與經濟衰退風險加劇,消費者將傾向購買必需品,壓抑低階消費電子產品需求。
美國關稅與中國補貼的相互影響,將為2025年全球消費性科技市場創造複雜多變的環境。美國新關稅政策可能推升通膨、抑制消費力,並加劇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手機、電視、P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首當其衝,品牌與供應商紛紛調整產地布局以緩解成本壓力。

智慧型手機換機時間長,OLED電視預期有一波成長
依據歷史數據推測,2025年通貨膨脹率至少增加0.5至0.7個百分點,壓縮消費力並推升美元匯率,不利出口,反而可能促使中國品牌擴大市佔。雖美方強調在地生產,但對中依賴仍高,供應鏈波動風險升高,恐導致全球物流失衡。
NIQ預估智慧型手機終端銷量將僅小幅成長至1,181百萬台。雖中國補貼與新興市場升級可望支撐需求,但關稅與缺乏革命性創新將限制成長,加上平均換機時間拉長,根據《2025年科技與消費性電子產業趨勢報告》71% 的消費者持有同一支手機超過三年,預估市場成長動能趨緩。
另外,全球TV市場自疫情高峰後持續下滑,2025年預估銷量年減2%-3%。美國關稅上調將推高終端售價,影響中國品牌市佔,也對墨西哥與東南亞產能調配形成壓力。此外,LCD電視預估下跌3%,但OLED電視因價格下降與利率利多,預期逆勢成長3%,成為市場亮點。

更多競爭者推出AI PC相關CPU,中階市場將有更多選擇
回顧2024年全球PC銷量持平,2025年在Windows 10退場、企業升級需求、中國以舊換新補貼及疫情期間購買的產品汰換時間已屆的帶動下,預估年增3%-4%。隨著OEM廠商和CPU製造商持續推出AI PC與相關CPU,NIQ預期AI PC在下半年將逐步滲透至中階市場,加上更多CPU品牌加入市場競爭,將有助於降低產品價格並推動更廣泛的應用。
NIQ預測,這一趨勢也將有利於ARM架構PC的普及,推測non-Apple的ARM架構Mobile PC在2025年可望實現超過100%的年成長率。
瀏覽 21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