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器/那一年,我們一起享受的影音時光

在影音科技迅速發展,保存及紀載影像的方法也隨著時光有了轉變。對於許多六年級、七年級,甚至是八年級生來說,錄音帶、錄影帶可說是陪伴青春歲月的重要存在。無論是以甚麼樣的方式,磁帶們著實帶給我們一段美好的時光。

圖片:作者提供

每當看完一次錄影帶,都還必須找到那台「帥氣跑車」來把錄影帶重新捲過一次,才能在下一次順利再次觀看。但,筆者相信,曾經度過那段歲月的您,也曾用不同的鉛筆、原子筆,以「人工」的方式不斷地將帶子捲回去,而這在錄音帶或是錄影帶上,一定都曾發生過。

圖片:作者提供

還有一點,就是在錄影帶或是錄音帶外殼上,無論那段「請勿觸摸磁帶表面。 錄影帶本身可能受損,或內部零件可能破裂並損壞磁帶。」的標語寫的是中文或英文,字體大或是小,我們都還是「手癢」,把它拿出來,模擬「血滴子」般地玩耍。

相較於錄音帶,錄影帶的多元格式在1970年代、1980年代期間曾經發生一陣混亂,主要是由於不同品牌之間,在錄影機格式上的不相容,導致市場銷售競爭的現象,更曾被譽為「錄影帶格式戰」(Videotape format war)。但是最主要集中在 Sony 於1975年推出的 Betamax 格式以及日本品牌 JVC 所推出的 VHS(Video Home System)格式之間。

圖片:作者提供

雖然日本松下(Panasonic)也曾嘗試推出屬於自己的品牌格式,但是在大趨勢下,最後與 JVC 達成協議,由松下放棄自己的格式,加入 VHS 格式的陣營。

圖片:作者提供

這場由市場銷售以及技術權利所引起的「格式戰」,最後是由 VHS 格式拔得頭籌,稱霸了整個錄影帶的格式市場,直到光碟以及 DVD 格式的出現之後才漸漸地退出市場。然而,即便錄影帶的技術已經不是當今流行或是矚目的影音儲存技術,現今仍有許多有印修復者,在嘗試「搶救」那些束之高閣、久未使用且發黴的錄影帶。我國《公共電視台》就曾經拍攝相關專題報導,描述影音產業在進入數位時代後,當年保存民間生活方式、庶民歷史的重要紀錄,是如何在另一個搶救錄影帶大作戰中,被再次看見。

就格式而言,當時的格式大戰掀起來市場中的一陣騷動,無論是保存方式、播放模式都讓消費者感到十分困擾。時至今日,數位時代中也訂定固定格式,使得影音畫面在保存、紀錄、使用、剪輯、傳播等方面上都更加地便利與迅速,大大地減少消費者與攝影玩家的不便。(編譯/戴偉丞)

延伸閱讀:如何將65年歷史的復古膠捲攝影機數位化?

蘋果受挫 歐洲議會通過充電接頭統一Type C規格

參考資料:獨立特派員

瀏覽 77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