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福壽董事長洪堯昆:採用AI錯誤率降至0 再拚100年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工廠進入智慧製造新時代已是當代新顯學,從傳統製油起家,跨足飼料、食品再到有機肥,資歷高達百年的福壽(1216)由董事長洪堯昆領軍追求轉型,應用新科技在生產製造上,並陸續和工研院、資策會、北科大等合作,追求更有效率、更高品質的生產。傳統產業轉型到AI智慧,企業面臨的挑戰、痛點會在那裡,未來的規劃如何?以下是董事長洪堯昆接受《時報資訊》與1111人力銀行《科技島》聯合專訪內容。

福壽董事長洪堯昆表示,傳產引進高科技後,難免遇到陣痛期,經過內部消化吸收,對公司體質有長足的精進。(圖/福夀實業提供)


  問:福壽轉型AI製造已經一段時間,這段期間面臨的痛點是什麼?要如何克服呢?
  答:公司是傳統產業,一開始員工總是對新科技膽戰心驚,嚐試的意願並不強,所以自已帶頭上課,率先完成台灣人工智慧學校16周經理人課程。他笑著說,這16周的課程,是拿聯考的心態在拚,上課若遇不了解的內容或名詞,下課時間都會趕緊請教老師,回到家後,也是複習到把課程內容都消化為止。


利用自已的經驗來勉勵同仁,篩選出種子員工後,努力學習並定期舉辦發表會,一步一步讓公司越來越多的同仁從心理接受,經過2~3年,大家也能發現AI的好處,接受度就能提高了,推行時遇上的阻力就可以輕易化解。


  問:引進AI智慧後,公司的改變在那裡?
  答:
資料的搜尋並非一蹴可幾,要累積大數據堆疊上來,資料要正確才可以,所以公司推行AI是先挑大項目來做。舉例來說,以前一天打包多少貨物利用人工統計需要耗費2小時,但現在只要使用按鍵,整日的包裝量就能立刻算出。原本採取人工線上檢出登錄統計作業,耗時需要20分鐘,錯誤發生率0.3%,推行AI分析系統後,可以全程即時達成,省下時間外,錯誤發生率也降為0%。

另外,運載飼料的車進和出,到底多少時間,依這個數據檢討再來改善,改變現有的方式促進效率。對於飼料、肥料的生產及原料都能進行管制,也能分辨品質好還是不好,還能監控豬隻長得夠不夠快,也能分析出是生病還是吃不夠的原因。


  問:現階段AI製造已有初步的成效,接下來有什麼計畫呢?
 
答:對AI的投入金額加起來已經超過5000萬元,將會全面繼續推動下去,現階段福壽和北科大也更進一步合作,將會在學校設立AI辦公室,並選出有資歷的員工和北科大的人討論,工作上所遇到的障礙點,請他們指導如何更進一步利用AI來解決痛點並提昇效率。

福壽創業百年來,獲得消費者的肯定,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下,在產品、行銷、管理都要加入創新,才能在快速變化的經營環境中永續經營,奠定下一個百年的基石,讓「創新的福壽、健康的每一天」和全體消費大眾共創雙贏的局面。

本文同步在【時報集團旺得富】網站刊載

瀏覽 6,26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