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贏在起跑點 變身科技人:早準備、多累積、敢表現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為了提升求職優勢,近6成的大學生選擇以企業實習提前接軌職場,主要原因為增加實務經驗64.2%、提前熟悉職場環境59.5%、了解企業文化42.8%以及累積人脈35.7%。震旦集團人資室資深經理陳惠芳表示,科系、無經驗都不是理由,及早累積經驗是一大關鍵。

年產值逾70億!智能無人商機大開 人才卡位三要件
科技進化,加上先前的疫情催化,智能販賣機的零接觸優勢,以及免除人力成本的開銷,創造的「無人商機」市場潛力無窮,光台灣自動販賣機年產值就超過70億元。智能販賣機應用面向已超乎以往,業者持續開發運用同時,也跟科技業競逐人才。目前在業界擔任資訊應用整合技術系統工程主管的胡先生相當看好智能販賣機的發展前景,並透露公司招募人才的要件。

友達晶材高級工程師曝科技業升職關鍵
科技業作為國家大力投資栽培的產業,有較高的薪資所得,每年吸引不少求職者投身其中,而科技業之中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種類尤為複雜,單就大眾最熟知的工程師職位其實就有許多分別,友達晶材旗下員工蔡小姐就是一位高級工程師,想透過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讓更多人了解半導體產業。

科系之外更重要的事!四要件獲面試官青睞
輔信科技8月合併營收延續7月年、月雙增表現,創近13個月新高。輔信科技搶搭AI商機,積極爭取新應用市場,切入視訊監控、影像辨識檢測、影像車流運算等領域,公司也積極布局人力。對於招募除了以科系作為選才參考要件外,輔信科技透露,具備以下四大條件將大幅增加錄取機會。

科技業高薪高壓 資深工程師喊話新鮮人:現實有落差!
科技業、工程師,一直都是人們心中高薪水的代表,也是不少理工科新鮮人的夢想職業,而蔡工程師在科技業任職工程師如今邁入第12個年頭,希望藉由分享自己多年行業經驗,幫助更多人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加入科技業。

推銷科技產品別變機器人 創造彼此營收成挑戰
許多科技業為推銷自身產品及技術,都得借重業務人才的發揮,且考驗業務主管的領導能力,才剛在著名資訊業升遷為業務經理的林湘婷,提到個人工作甘苦談,就是「帶人」,如何留下業務,使業務和公司都有收入,都是該職位極具壓力的挑戰,「不光協助業務有收入,還要每個業務都賺到錢,這是相對又困難地方。」
產官學熱門焦點

台科大開發「車輛密碼加密驗證」紓解塞車 獲台杉創新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黃政嘉帶領應用密碼實驗室團隊開發「車輛密碼加密驗證機制」,針對車聯網環境設計批量驗證技術,可以解決高速交通環境下的車輛驗證難題,在上百家來自各國的參賽公司中脫穎而出,獲得InnoVEX台杉創新獎(Taiwania Capital Innovation Award)。

用AI魔法守衛家園 工研院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開跑
工研院16日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以「AI魔法 守衛家園」為主題,邀請花蓮弱勢、原住民與新住民兒童到工研院位於花蓮的OMEGA ZONE場域,體驗最熱門的生成式AI影像辨識、無人機等科技。活動內容包括無人機視覺小飛手、AI創作魔法師及創意結構小技師,透過寓教於樂的營隊活動,讓學童們親身體驗科技的奧妙,並了解科技如何幫助人們應對地震等天然災害。

勤誠新代盃智慧機器人大賽 虎尾科大低成本智能製造奪冠
第三屆勤誠新代盃智慧機器人競賽日前落幕,國內各大學AI高手雲集,虎尾科大資訊工程系與機械設計工程系組成的「機不可失」跨域團隊,以高穩定度製程能力並結合手臂視覺檢測系統,實現低成本智能製造,獲得評審青睞奪下冠軍、抱走12萬元獎金。

數發部率資安團隊前進馬泰 助業者開拓東南亞市場
為加速台灣資安產業打入國際市場,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8月4日至9日率領8家台灣資安業者前往馬來西亞及泰國,辦理台灣資安日(Taiwan Cybersecurity Day),並拜會當地重點公協會,亟盼促台灣資安國際落地、共同開拓東南亞市場。

政院通過國家發展計畫 半導體產值增2.6兆、AI拚2年破兆
行政院會15日通過國家發展委員會擬具的「國家發展計畫(114至117年)」草案,其中經濟目標設定半導體新增產值新台幣2兆6578億元、AI產值115年突破兆元、衛星通訊產值300億元、軍工無人機產值300億元等。

橋接國際產官學 台科大攜手美國創印尼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印尼科技創新中心(STIC)」13日在印尼泗水理工大學舉行「2024永續半導體製造國際研討會」,這是台美與印尼首次針對半導體領域合辦研討會,三方產學研專家及跨國ICT產業高階主管就半導體製造的合作與永續發展進行專題演講及座談會,吸引近200名專家、企業代表及學生共同參與。台科大指出,未來台灣、印尼、美國三方的合作將會更密切,也期待透過STIC的橋接,培育更多國際半導體及循環經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