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二三事】欺詐風潮盛行 避免求職時遇上詐騙公司

編譯/龔鈺翔

在疫情嚴重的2021~2022年間,有許多詐騙簡訊告訴你在家就可以工作、一支手機就能工作,或是一頁式網頁的詐騙行徑?你是否也有遇到這種詐騙經驗。

這不只是發生在台灣,全球因經濟形式的改變、高通澎的壓力,遇到裁員和失業的問題。在此同時,詐騙分子利用這種經濟低迷情勢,求職者急欲求得工作的心理,製造假的工作職缺,並利用求職者找工作的心態,進行個資與錢財的詐騙。為了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受害者,以下介紹各種求職會遇到的詐騙伎倆。

欺詐風潮盛行 避免求職時遇上詐騙公司。示意圖/123RF

1、核實職缺描述是否妥當

職缺描述主要解釋工作職責與資格要求,如果面試人員連職位描述本身都含糊不清,沒有充分描述該職位的職責與工作需求,那招聘資訊很可能就是假的。還有一種可能,職缺描述很詳細,但又讓你猶豫這個很像是合法營業又好像不是,或是說能夠承諾給你該職位三倍高的薪資?

大多數詐騙業者承諾給予高薪等報酬,脫離一般職場現實狀況,這是不太可能的。以商業金融角度來說,公司不可能給予位階較低與剛入職的員工支付高薪,這會使他們收入與支出不穩定,導致公司虧損與利潤降低。所以,對方若急於要你入職,或承諾高薪酬,就要小心是否遇到不合法的公司。

還有一點,正常公司的職位描述不太可能有明顯錯誤,如用詞錯誤、句子不順,雖說人為疏失是有可能的,但普通人應該都能分辨出小錯誤與大缺失吧!

2、簡略研究該公司

即使是大型主流招聘網站也都無法保證無詐騙的情況。關鍵是你要自己做功課,找尋公司網站、搜索網路資源爬文或是詢問社群軟體,你也可以找到實際地址、電話號碼等。不過現在的電話、地址、網頁都能輕鬆造假,所以可建議你直接打電話確認公司資訊是否屬實。

網路造就犯罪,但也是有公正的一面,像是一些招聘網站能夠觀看員工對該公司的評價。甚至還有一些公司擁有社交媒體帳號,如facebook、instagram等,可以觀看評價。

「切記,找尋工作時別忘記搭配使用經濟部網站,查詢該公司登記事項,可幫助你判斷公司是否正當經營。以下歸列幾項重點,是否有假冒公司跡象。」

  • 缺少核實資訊,如網站、電話號碼、地址。
  • 公司專用電子郵件頂級網址後綴使用不當,如.com、.net、.org(不同國家不盡相同)。
  • 在就業網站上找不到招聘人員個人資料。
  • 網站無隱私政策、關於我們等。

3、尚未入職花費不必要的支出

合法與正常的公司不會在招聘過程向求職者索要金錢,如果他們要求先付款,那麼這份工作可能是假的。

據makeuseof報導,美國商業改進局(BBB)統計,工作詐騙讓美國人每年損失超過20億美元。詐騙犯一般都會說明這筆費用是註冊費、培訓費,或是器材費等等,以承諾你的工作機會。

更高超的騙子還說可以提供支票,讓你存進銀行來換取工作,你沒想到支票是可以跳票的。此外,值得信任的雇主不會要求提供個資敏感資訊,如銀行帳戶訊息與居住證明。

4、接受面試

詐騙犯可以製作假的Email、契約和培訓影片,因此如果招聘員使用不熟悉的應用程式,你就應該謹慎他們很可能是騙子。騙子通常不願使用線上面試,因為他們的臉部特徵可能曝露身分。

線上面試也應該在知名、主流的程式上進行,如Google Meet、Zoom等,這些軟體通常會經過驗證的電話號碼或是公司Email。

你可以透過自己良好的判斷力與第六感來檢查招聘過程中任何破綻,避免工作騙局,一發現詭異的地方,立刻停止求職程序。最好進行面對面試,也請注意地點是否偏僻等,因為人蛇集團也相當猖獗。

資料來源:makeuseof

瀏覽 1,39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