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幾乎都需要IT人才,從食、衣、住、行、育、樂,民生到商業幾乎通通都需要與資訊、軟體綁在一起,
為了培育科技世代人才,讓 AI教育向下扎根,教育部資科司與國教署指導辦理的「2022人工智慧教育高中
「聰明工作,為自己創造價值」這是巴哈姆特網站副執行長陳建仁給學弟妹以及職場新人建議的「職場生存法則」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都轉職軟體工程師」,而是透過這個故事,傳達「不要自我設限」的信念,去瞭解求
AI一詞早在1950年代便已出現,近年來,隨著資料量的增加、先進的演算法和運算能力與儲存技術的進步,
台灣這幾年對人才的想像似乎圍繞著這幾個詞彙: 跨領域人才、T型人才、協槓青年。隨著這個風潮,最常見的
AI人工智慧竟會種族歧視?清華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郭柏志與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跨國研究時意外發現,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