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閔 面對觀測浩瀚無際的太空世界,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哈伯太空望遠鏡」(HST)提供壯觀星系圖
編譯/Elisa 目前最常用來檢測COVID-19病毒的技術,是血清檢測和分子檢測,前者看的是血清陽
編譯/高晟鈞 1980年代,科學家們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結構有愈來愈深入的認識,
編譯/高晟鈞 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和智能手錶等3C產品在大家的生活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幾乎是人手一
編譯/莊閔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發射一個可以從太空對地球淡水系統進行全球調查的衛星
記者/白水堯 中國太空站第三批太空科學實驗樣品隨神著舟十四號飛船返回地面,帶回經歷120天全生命周期
編譯/高晟鈞 氫被視為一種極具潛力的綠色能源,但氫原子大多被固定在水分子當中,需要透過能量的激發才能
編譯/莊閔棻 開發可以預測蛋白質結構變化的人工智慧(AI)非常複雜,人們甚至認為機器可能無法完成這項
記者/劉閔 在 2021 年 2 月成功著陸火星地表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Perseverance
編譯/高晟鈞 天文學在過去20年的一項重大發現,就是宇宙中數量最龐大的物質,可能不是由我們所熟悉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