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冒牌貨症狀群」上身!解構焦慮「五大招」重拾自信與平衡

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現代人面對高壓的生活環境,容易產生焦慮和自我懷疑的情緒。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業中,工程師經常面臨各種不同的研發挑戰,焦慮感常常隨之而來。在這些情況下,冒牌貨症狀群(Impostor Syndrome)尤為常見,這種心理狀態讓人不斷質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甚至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當前的身份或成就。這種心理現象並不區分社會地位,無論是普通上班族還是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領袖人物,都有可能經歷這樣的感受。光合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鄭家揚指出,焦慮和自我懷疑主要可歸因於五大因素。

瞬息萬變的科技業中,工程師經常面臨各種不同的研發挑戰,焦慮感常常隨之而來。(圖/123RF)-

這些因素都可能是現代人焦慮的根源,每一個都對心理健康有深遠影響。以下是每個因素的具體解析:

一、社會壓力

現代社會對人們有很多期望,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生活中,人們都面臨著不斷增加的競爭和評價。社會常常要求人們達到某些標準,如成功、外貌、財富等,這使得個體常常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引發焦慮,並且對自我價值的認同產生動搖。

二、對自我的高度要求

現代人往往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尤其是在事業發展、家庭生活和自我成長方面。這些期望如果過於理想化,容易導致失望和焦慮,因為達不到這些目標會使人感到自我不夠好或不夠成功。這種自我要求會讓人不斷自我批評,增加壓力感。

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現代社會變化迅速,經濟環境、科技發展、全球化等因素都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人們擔心自己的職業發展、財務狀況或生活方式無法如預期那樣順利,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感會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態,並且增加對未來的恐懼。

四、自卑情緒

自卑感通常源於與他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或達不到某些標準。這種情緒會加重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導致負面情緒的產生。無論是外貌、能力還是成就上的不自信,都是焦慮的根源之一。

五、冒牌貨症狀群(Impostor Syndrome

這種症狀指的是,儘管個體已經取得了成功或達成了成就,卻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成就,並害怕有一天會被揭穿是「冒牌貨」。這樣的心理狀況常見於高成就者和成功人士,他們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不夠好,並認為他人的認可並非基於真正的實力,而是偶然或運氣。

鄭家揚指出,尤其年輕人正處於人生的過渡期,常常在尋找自我認同、規劃未來和應對外界壓力之間掙扎。這種焦慮、自我懷疑的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調適,可能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和工作表現產生長遠影響。

對此,鄭家揚提出五大步驟,協助有焦慮、自我懷疑的朋友改善問題:

一、學習自我肯定

  • 檢視內在,學習自我肯定
  • 時常對鏡子的自己GIVE FIVE,給自己加油打氣
  • 多對自己說肯定的話

二、仁慈對待自己,接納失敗

三、停止比較、妒忌,這是快樂、自信的小偷,經常覺察自己的內心感受

四、不時感恩別人,也感恩自己

五、設定可達成的目標

針對焦慮和自我懷疑,鄭家揚推薦了兩首歌曲,透過歌詞以同理心表達,讓聽者感受到孤單並非只有自己一個人。藉由這些歌曲,幫助聽者放鬆心情,重新找回信心,不要對自己失去希望。

一、好樂園《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歌詞寫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覺得自己最多就是這樣,你會不會和我一樣,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你會不會和我一樣,知道勉強卻還在掙扎,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道出現代年輕人的心情,用力強撐、有點期望,但卻更失落;「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只聽見期盼卻不曾看到未來,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委屈時只敢這樣喃喃自語」以同理心感受年輕人的無力感及被漠視感。這樣的歌詞所傳遞的情感,不僅觸及了年輕人心中的不安,也反映出當代社會對年輕人的壓力。很多年輕人在努力尋找自我定位與未來的同時,卻發現自己在不確定的現實中迷失,無法輕易突破既有的框架。

二、衛蘭、陳柏宇《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中唱到:「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放棄自我,早已為他人犧牲了我的荒誕,別太在意世俗的眼光。」這首歌提醒我們,不要因為外界的評價而迷失自己;另外,「記得,你依然能夠翱翔,即使我失去了志氣,仍然能夠認得你是你,而我也知道我是我。」這段歌詞鼓勵我們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做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

鄭家揚「大羊心理師人生相談室」粉專

 

 

瀏覽 2,49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