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廠吸才太強 研發替代役漸失吸引力?專訪淡江理學院院長談出路

記者 鄧天心/綜合報導

對理工科學生而言,研發替代役是否仍是通往職場的理想跳板?淡江大學理學院院長施增廉觀察多年下來,分享了研發替代役在現代科技業快速發展下,吸引力的下滑的關鍵原因,並進一步思考「當研究所畢業生進入職場的薪資遠高於替代役的報酬時,這條路徑是否還有競爭力?」

對理工科學生而言,研發替代役是否仍是通往職場的理想跳板?圖片來源:AI生成

更多新聞:川普力挺馬斯克SpaceX 恐壟斷私人太空產業

研發替代役怎麼漸失吸引力

研發替代役原本是政府推動研究人才培育的一項重要策略,最初設由中研院、中科院和工研院等科研單位提供崗位,吸引高學歷青年參與,然而,施院長指出,隨著科技業職缺擴大,碩士班學生數量的增加,以及軍中環境壓力,研發替代役的吸引力逐年減弱。

根據內政部規定,研發替代役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4個月的軍事訓練,第二階段進入科研單位,然而,施院長評估,目前碩士畢業生在職場的起薪普遍超過42,000元,進入大型科技公司甚至能達百萬年薪,相比之下,研發替代役碩士的月薪僅25,125元,博士生為30,855元,收入上的明顯差距讓許多學生望而卻步。

從淡江大學理學院過去數據來看,選擇研發替代役的學生數字低迷,102年、103年和105年各有1人申請,110年因特殊情況達到4人,但111年僅2人,114年則僅1人申請未核定,截至目前,該院學生參與研發替代役的總數僅9人,反映出此制度在校內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年份淡江大學研發替代役人數
1021人
1031人
1051人
1104人
1112人
1141人申請尚未核定

其實現在,許多科技業大廠對於高端人才的吸引策略多樣化,直接與學校合作成為主流,譬如公司會透過實習、專案合作,甚至早期的校園招聘,迅速鎖定人才,提供高薪和職涯成長的誘因,例如,台積電便在多所大學設置實驗室,提供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實際產業需求的機會,與此相比,研發替代役的進程顯得冗長且收益有限,施院長強調,「對學生而言,早日完成一年役期,直接進入職場,能帶來更多自由和發展機會。」

研發替代役的待遇與保險保障

根據內政部研發替代役制度的規範,83-9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役期1年6個月,役男在第一階段的軍事訓練期間,薪俸比照二等兵月薪僅為6,780元,進入第二階段後,依學歷區分,碩士役男月薪為25,215元(含津貼與保險補助),博士役男則為30,855元。

然而,這些待遇雖有保險與生活扶助等保障,仍與現今科技業大廠提供的薪資條件相差甚遠,即使內政部預計在113年調升薪俸4%,對比科技業高達百萬年薪的誘因,研發替代役仍缺乏競爭力,此外,役男在服役期間的勞動條件需符合勞基法規定,但其薪資結構與升遷機制等仍受限於制度框架,對高學歷役男的吸引力減弱。

內政部公布了114年度研發替代役的申請流程與時間安排,整個流程包含前置作業、線上報名以及梯次選擇三大階段。

在研發替代役的前置階段,企業將於每年8月中開始陸續公告職缺,並開放役男申請,由於職缺總額有限,採額滿即截止的方式,役男必須主動搜尋合適的用人單位,並完成履歷投遞和面試程序。

研發替代役的線上報名則預計於114年1月中旬正式開放,具體日期將於今年底由內政部公告,在這個階段,完成面試並已取得錄取資格的役男將享有優先查驗的待遇,他們需要在線上完成報名手續,並提交相關申請資料,隨後將收到徵選通知書。

在核定錄取結果後,役男需進行最後的梯次選擇作業,此階段通常於每年1月中開始,但具體時間將依審查進度決定。

實際上研發替代役面對到什麼挑戰?

然而隨著科技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研發替代役這項原本為培育研究人才而設立的制度,正在面臨來自職場薪資競爭和制度靈活性的雙重挑戰。

面對科技業人才需求的快速變化以及研發替代役制度吸引力的逐年減弱,政府和相關單位或許可以重新檢視該制度的定位,透過提高薪酬待遇、縮短服役程序,以及加強與產業的合作,來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施院長也表示,學生在選擇是否參加研發替代役前,應充分評估自身職涯目標、收入差異及未來發展機會,慎重考慮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未來才比較有保障。

瀏覽 4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