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地圖新解密 智慧耳機助中風患者復健

編譯/Elisa

1930年代,神經外科醫生潘菲爾德(Wilder Penfield)與博德利(Edwin Boldrey),透過手術途中,用電刺激患者大腦的方式,在繪製大腦地圖取得了重大進展,讓人類創造出「皮質小人」圖(homunculus map),揭露初級運動皮質區(primary motor cortex)與控制身體部位之間的關連。不過現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一項新研究,更展現大腦、身體與思考之間更複雜的聯繫。

示意圖:123RF

研究人員發現,負責控制運動的大腦部分,會直接連結到與思考、計畫相關,以及調節血壓與心跳等自然身體功能的網絡。這能證明科學家提出穩定的身體,可以帶來平靜思考的觀點,也對未來治療神經系統與運動相關疾病有重大意義,開發出對應療法與干預措施。

與此同時,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研究人員,也開發一種新耳機,會發出細微的電脈衝波,能更快更容易刺激大腦的「迷走神經」(vagus nerve),修復因為中風而受損的大腦區域。科學家形容就像重新配置大腦裡的軟體,促進神經可塑性,也就是神經功能重塑,形成新的突觸,重新學習身體動作。ETH還發明了像智慧手錶一樣的運動偵測器,讓中風患者戴在運動功能受損的部位。透過特殊軟體即時分析運動,動作良好時就會傳送到耳機,進而觸發對迷走神經的刺激,促進大腦更快回憶正確的動作順序,患者不用專業人士一旁監督,也能輕鬆復健。

資料來源: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12

瀏覽 42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