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供應鏈管理:怎麼做?|專家論點【Howie Su】

作者:Howie Su(產業分析師)

共享經濟的發展已勢不可擋

大多數消費者現在已經在所謂的「共享經濟」中發揮一定的作用,近年來,這些協作交流以及支持這些交流的數位平台的興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雖然 Airbnb 和 Uber 等一些平台專注於服務,但其他平台則促進消費者對消費者(C2C)的商品交換,例如美國的 Craigslist 和世界各地的 blocket.se 衍生性商品,共享經濟是「基於點對點的獲取、給予或共享商品和服務的活動」,這種現象的替代名稱包括零工經濟、平台經濟、進入經濟和協作消費。

圖、共享經濟也是降低供應鏈浪費的型態。(資料來源:favors.com)

在市場面,共享經濟預計將從 2014 年的 140 億美元成長到 2025 年的 3,350 億美元,這項估計是以 Uber 和 Airbnb 的快速成長為參考的。同時,根據調查,私人汽車 95% 的使用壽命都處於閒置狀態,此外,Lyft、Ola 和 Uber 的駕駛要求比計程車公司少,這意味著乘車服務的供應量更大,Airbnb 的價格比世界各地的飯店價格便宜 30% 至 60%,這表明共享服務的價格也在下降,另外,共享經濟公司必須在其演算法和用戶的平台上努力打擊其平台上的偏見內容,避免引起不必要之關注與審查。

為什麼要研究共享經濟中的供應鏈?

即便是趨勢,但當前對C2C產品平台的研究非常缺乏,針對行銷、策略管理的面向不乏研究,但缺乏供應鏈的觀點,這項有限的研究令人擔憂有兩個原因,首先,C2C產品交換是再分配市場的關鍵組成部分,這可能有助於循環經濟的發展,從而減少資源開採和廢物產生,這是有限世界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其次,這些平台為既是供應商又是最終客戶的消費者提供了中心地位,這意味著交易所將具有某些需要專門營運模式的細節。畢竟,這些平台的價值主張以商品的實體交換為中心,而這些商品需要移動,因此需要進行實體組織,因此,需要從供應鏈的角度來更深入地了解其獨特的機制,並提高其營運績效和社會影響力。

案例:Vestiaire Collective

雖然C2C 產品交換平台的供應鏈可能與傳統供應鏈有某些共同的特徵和目標(它們由多個參與者組成,尋求流量優化等),但它們有幾個特定的需求:網路由潛在無限數量的參與者組成,並且所有權從一個消費者轉移到另一個消費者。Vestiaire Collective或許是個不錯的案例,這是一個專門從事二手奢侈品的平台。這家獨角獸於 2009 年在法國成立,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取得了全球性的成功,在 50 個國家擁有 1,100 萬客戶,擁有 400 名員工。

圖、Vestiaire Collective本身降低許多奢侈品浪費。(資料來源:B Lab)

這項成功的一個特殊原因是,創辦人很早就意識到,他們必須對透過平台銷售的二手奢侈品進行實體監控,多年來,他們開發了一種符合這項要求的營運模式。為了確保個人將500 美元的手袋和2,000 美元的手錶託付給他們,創辦人聘請並培訓專業人員來檢查倉庫中產品的真實性和質量,並逐漸包括小型維修和清潔操作——這是與競爭對手截然不同的流程。

多年來,Vestiaire Collective 持續茁壯,根據其創辦人的說法,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其控制供應鏈的能力,這讓客戶和投資者放心,並且是其核心它的價值主張。例如,為了方便向倉庫和用戶之間的運輸,該公司提供預付費運輸標籤,並將最昂貴物品的運輸外包給主要快遞公司,而不是國家郵政服務。

共享經濟本質上是減少供應鏈浪費,特別是消費者端浪費行為一個很好模式,台灣這部分還不興盛,在發展各種循環技術時,不妨也將之置入商業模式中。

瀏覽 70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